大灣區 > 灣區農業

廣東省委臺辦鼓勵台資農企向粵東西北佈局

發佈時間:2020-08-11 09:26:14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龔春輝  |  責任編輯:

原標題:省委臺辦在答覆政協提案時透露,持續推動粵臺農業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鼓勵台資農企向粵東西北佈局

位於珠海金灣的台灣農民創業園一角。資料圖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少廣東省政協提案建良言、獻實策。

民建廣東省委會關注農業特色産業發展。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答覆透露,將高標準開展地理標誌國際合作和交流,組織開展農村特色産業地理標誌産品溯源建設。

臺盟廣東省委會呼籲,借鑒台灣經驗助推廣東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對此,廣東將紮實推進粵臺兩地的農業交流合作,鼓勵和支援在粵台資農企加快向粵東西北地區佈局,加快向綠色、科技及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推動企業使用地理標誌産品專用標誌

新會陳皮、鳳凰單叢(樅)茶、英德紅茶……這些耳熟能詳的地理標誌農産品正成為廣東各地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廣東是特色農副産品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民建廣東省委會建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以農業特色産業為抓手,深入推進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在提案中,民建廣東省委會呼籲,加快國家地理標誌保護條例立法,加大對傳統核心産區的建設與保護力度。一方面,出臺廣東省針對地理標誌産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對特色農産品以及産地、工藝、民俗文化、公共品牌進行全方位保護。提案建議,要配合立法保護的需求,實現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等的過程標準化制定和管理,使得每一個産品都可溯源産地、日期,以“標準”構建推動市場有序競爭,推動地理標誌産業健康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應當根據《地理標誌産品保護規定》《農産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劃定特色産業主産區保護範圍,保護傳統核心區。

上月底,廣東省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組織召開了廣東地理標誌産品專用標誌申請使用技術審查啟動儀式暨首次技術審查會,這是廣東省首次開展地理標誌産品專用標誌使用核準技術審查工作。活動中,廣東省智慧財産權局向入選《廣東省地理標誌專家庫》的專家代表頒發了證書。會議對廣東省71家生産新會柑、新會陳皮、鳳凰單叢(樅)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企業的申請使用專用標誌資料進行了技術審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已經核準廣東省79家企業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數據顯示,僅廣東省地理標誌産品,就“連結”著77萬多戶農戶和養殖戶、1.3萬餘家市場主體,産品總值達200多億元。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答覆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力度做好地理標誌品牌培育,加強地理標誌宣傳,推動企業使用地理標誌産品專用標誌,高標準開展地理標誌國際合作和交流,組織開展農村特色産業地理標誌産品溯源建設。

另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與農業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廣東農業標準化建設研究,強化農業地方標準建設,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同時,落實最嚴格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地理標誌商標、地理標誌産品侵權假冒行為,並充分運用“96315”專線,鼓勵群眾對地理標誌商標、地理標誌産品侵權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舉報,推動智慧財産權領域社會共治。

完善涉臺農業交流合作機制

談及做強鄉村特色産業,臺盟廣東省委會在提案中建議,借鑒台灣農業農村的發展理念和經驗,結合廣東省情農情,促進粵臺農業優勢互補。

“廣東現已打造了一批粵臺農業交流合作載體,粵臺兩地農業呈現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態勢。”廣東省委臺辦在答覆仲介紹,2006年以來,廣東先後設立了5個國家級涉臺農業園區,包括佛山、湛江兩地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以及珠海金灣、汕頭潮南和梅州梅縣三地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另外,在韶關翁源、江門、肇慶高要、汕尾設立了4個省級涉臺農業園區,還推動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發展研究院”、清遠“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截至2019年底,廣東台資農企累計達1000余家,合同台資累計達19.73億美元。同時,一批優秀的台灣農業科技人才陸續在廣東省各涉臺農業園區落戶和發展。

答覆透露,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涉臺農業交流合作機制,推動落實“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粵臺48條”中涉農行業準入和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推動對臺企、臺農參照港澳企業、居民同等條件執行相關涉農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台灣農業項目和人才來粵發展。

另外,廣東將持續加強和規範涉臺農業園區的指導、管理和建設,依託園區加強與台灣農業行業組織、大企業等合作交流;鼓勵和支援在粵台資農企加快向粵東西北地區佈局,加快向綠色、科技及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

全面攻堅村級工業園改造

廣東省政協委員黃慶勇建議,整體規劃村級工業園改造與舊村改造,引導農村集體以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此外,要完善工業園周邊交通佈局及打造生態示範圈,推動村級工業園高品質發展。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答覆表示,截至今年3月24日,全省已完成拆舊復墾項目立項12.5萬畝,完成項目驗收備案2.92畝,交易指標總面積1.44萬畝,交易總價款102億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資金支援。

與此同時,廣東加快推動包括舊村莊、村級工業園在內的“三舊”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9年底,廣東累計完成改造48.09萬畝,節約土地20.38萬畝,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1291個,新增公共綠地9234.6畝,保護與修繕傳統人文歷史建築777.06萬平方米,其中累計完成舊村莊改造16.91萬畝,改造後村集體收入平均增加約2.4倍,就業人口增加了476萬人,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發展。

在答覆中,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還透露,下一步將全面啟動珠三角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攻堅戰,以“工改工”為主導方向,統籌規劃佈局,優化改造模式,完善補償標準,優化收益分配,盤活珠三角村鎮工業集聚區低效産業用地,為高品質發展騰出産業空間。(南方日報記者/龔春輝通訊員/邵啟文統籌/胡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