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6月17日電(黃玫王厚啟)疫情衝擊下“脆弱”的旅遊業,還是朝陽産業嗎?面對比2003年“非典”更嚴峻的疫情,一度陷入停滯的旅遊,呈現出怎樣的面貌?旅遊業未來的著力點在哪?城市要如何冷靜看待“全域旅遊”?
近日,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委員會委員保繼剛接受新華網專訪,他認為近期國內旅遊“信心恢復”,而國際遊的“考驗”還將維持一段時間。“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鄉村旅遊前景可期,可為扶貧“造血”提供可持續發展樣本。
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委員會委員保繼剛。新華網朱皓攝
國內旅遊“信心恢復”國際遊持續“考驗”
“五一”小長假的到來,使國內旅遊業開始復蘇。保繼剛表示,目前跨省團體旅遊還沒有完全放開,“五一”假期的遊客多為周邊遊。“周邊遊”不僅指本市內,也包含周邊省份。較多景區採取免票措施來刺激消費,遊客的每人平均消費屬於中等水準,這次的“復蘇跡象”屬於“旺丁不旺財”,經濟收益一般,此前有專家“報復性增長”的評斷存在誤讀。
保繼剛認為,對於國際旅游來説,“寒冬”還在持續。曾經全球化催生的大批商務旅遊者,降低了長途旅行的航空成本。但現在受疫情影響,人員在國際範圍內的流動幾近停滯,航空成本上升,這給産業結構不夠完整、以旅遊業為支柱性産業的國家造成較大衝擊,如馬爾地夫、泰國等,將面臨較大的經濟收縮的情況。
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出境遊潛力巨大。根據保繼剛團隊對“新冠疫情結束後消費者旅遊態度”的調查,3388樣本,有42%有住房沒有貸款,41%有住房有貸款。保繼剛認為,與德國等國家更多居民選擇租房、美國大部分人家住房有貸款的情況不同,中國42%的人有住房無貸款,這保證了他們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國遊。在國家外匯和簽證辦理順暢的情況下,他們將成為旅遊消費的主力。
“全域旅遊”熱需冷思“擠掉水分”方可“朝陽”
旅遊業是國計民生的“錦上添花”,這使旅遊業相對脆弱,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的路途任重道遠。“但旅遊業是朝陽産業,人們旅遊的需求持續存在。”
保繼剛教授在廣州塔進行旅遊業發展探討。新華網發
旅遊業作為服務業,不同於其他製造業,旅遊産品是“定點”的,生産和消費具有同時性,容量有限。當遇到災害時,旅遊業會相對停滯。當前,旅遊業正走向“個性化定制”,大家通過網上預定等方式來規劃旅遊目的地。
保繼剛認為,未來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政府可以打造博物館、圖書館、歌劇院等公共設施,形成城市更多的標誌性景點、代表性建築。如雪梨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代表,外灘是上海最吸引人的地段。廣州以前的標誌性建築是白雲賓館,後來是中信大廈,現在是東塔西塔,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
疫情之下,擠掉“數據泡沫”,更有利於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保繼剛提出,一些地方的旅遊業將“路過某地”的人士也算作當地遊客“人次”,統計到的每人平均消費大於真實水準。這樣的統計形成了虛高的“數據泡沫”,難以真實地反映人口流動和遊客消費,降低了數據的有效性和使用價值。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地方的旅遊業可以從零開始,直面真實的消費數據,慢下來思考發展問題。
此前火熱的“全域旅遊”概念,也在疫情中得到更多的思考。保繼剛將“全域旅遊”比作帶客人參觀家裏,“全域”就是展示各個房間給客人看。作為旅遊開發者,需要思考哪些“屋子”可以看,哪些沒有必要給客人看,如何增加旅行中的真實消費。一些地方用溫泉、海灘、負離子含量等天然條件,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增長較快,表明旅遊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活血生肌打造鄉村旅遊扶貧“中國樣本”
在鱗次櫛比的都市待久了,鄉村的清新質樸變得別有風味。保繼剛認為,旅遊和扶貧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進行規劃發展,如古村落阿者科的探索之路,可以成為鄉村旅遊扶貧的“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圖為阿者科村民分紅大會。(資料圖片)新華網發
阿者科村地處雲南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內,但也是貧困村,原來村內每人平均年總收入僅3000元,傳統生産生活方式難以為繼,年輕人外出務工,空心化嚴重。
如何留住鄉愁,保護世界文化遺産?在中山大學和雲南元陽縣委縣政府的支援下,保繼剛帶領團隊實地調研走訪了5682家農戶,聯合當地政府部門編制實施阿者科計劃。團隊派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協同元陽縣指派的青年幹部,共同出任村長,駐村領導村民成立阿者科旅遊公司。
科學規劃,打造精品村落。旅遊公司充分開發村落中富有特色的蘑菇房、梯田、村民生活等“吸引物”,讓阿者科的美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哈尼語中意為“一個吉祥的小地方”的“阿者科”,開始被越來越多人嚮往和喜愛,這些風物特色,一年後為這個貧困村創收40余萬元。
利益共用,搭建可持續發展平臺。政府和村民簽訂協議,把村寨的旅遊經營權讓渡給公司來做旅遊開發,讓公司得以實現更專業化的經營管理。鄉村旅遊發展所得收入三成歸村集體旅遊公司,用於公司日常運營,七成歸村民。村民的分紅分4部分執行,傳統民居保護分紅40%、梯田保護分紅30%、居住分紅20%、戶籍分紅10%。在開發之初,公司制定了規則,召開村民大會通過並實施,如村民們有義務把蘑菇房保護好,如果房子被改造成平房,那麼民居保護的40%不能發放,水田變成旱地,梯田保護的30%不能發放。
“與其輸血不如造血”。阿者科計劃實施一年多後,2019年3月第一次分紅,有48戶人家分了1600元,最少的6戶分了680元。到2020年1月,累計總分紅30.33萬元。另外村裏有12個人通過項目就業,參與管理、協助賣票、帶領參觀,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村子裏的變化被村裏的長壽老奶奶看在眼裏,她緩緩用當地方言對保繼剛説:“你們心真好,一定能活得比我還久。”
今年春節,保繼剛還帶著醫生朋友,去村裏給孩子們講口腔衛生、治療牙齒。他希望“旅遊+扶貧”形成良性迴圈,改善了生活,留住了鄉愁,把村民的未來交給村民。
阿者科村地處雲南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內,是不少遊客心中的“香格里拉”。新華網發
在上世紀20年代經濟大蕭條後,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筆下曾出現過一個“香格里拉”,人們困頓許久後紛紛尋找“世外桃源”。保繼剛認為,疫情之下,旅遊業可加大探索力度,挖掘出更多新鮮自在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