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智庫

王鵬:疫情下的“一帶一路”與中國應對

發佈時間:2020-05-13 15:13: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鵬  |  責任編輯:

自2013年中國首倡以來,“一帶一路”潑墨寫意已愈六年。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繪製工程全面展開。然而,正當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建設者們摩拳擦掌,準備攜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疫情卻席捲全球。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的衝擊

儘管經過三個月的艱苦奮戰,目前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國際層面疫情仍在肆虐。不僅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遭受疫情重創,廣大發展中國家可能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為,這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所報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較少,可能並不是因為它們沒有遭受疫情衝擊或防控有力,恰恰是因為國家基層動員能力和社會數據統計能力較弱,從而導致大量中下層民眾的病情沒有上報。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産生多方面的衝擊,其中既有直接衝擊,如衝擊各合作國國內政治與社會穩定,導致其經濟發展停滯、外貿中斷等;也有間接衝擊,即改變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基本認知和他們的對華態度,由原先的積極合作變為埋怨拒絕,甚至索賠。

在直接衝擊方面,截至2020年4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31萬例,共計2317759例,累計死亡近16萬例,共計159510例。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東時間4月18日18:40,美國新冠確診病例為732197例,累計死亡38664例。在飽受疫情困擾的國家中,既有義大利這樣的傳統富國,且是G7國家中首個明確簽署與中國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歐美發達國家,也有巴基斯坦、伊朗等對華友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的海陸近鄰中,南韓、馬來西亞、俄羅斯等重要“一帶一路”合作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打擊。中國作為最先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在長期的抗疫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培養了一批有實戰經驗和獻身精神的醫護人員。目前,中國醫護人員已經奔赴義大利、伊朗、巴基斯坦、南韓、日本等“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協助當地醫生共同救助人民。同時,中國的口罩、藥品、醫療器材也源源不斷地從中國工廠生産出來,或無償援助他國,或以平價出售到世界各地,為全球戰役貢獻“中國製造”的力量。

在間接衝擊方面,形勢卻不容樂觀。疫情的全球蔓延不僅正在改變國際互動模式,而且使國際社會對中國與“一帶一路”産生負面認知。目前,包括中國在內多國都已採取措施限制彼此間人員和物資往來,如減少航班數量,關閉邊境、暫停發放簽證等等。這種封鎖隔離的做法,固然是在無疫苗情況下對抗疫情的有效辦法,但畢竟與“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互聯互通精神存在一定距離。

在此背景下,有個別國家、媒體公開質疑“一帶一路”,甚至無端將病毒的全球蔓延與“一帶一路”聯繫起來,試圖以此抹黑中國、唱衰“一帶一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人民與“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攜手抗疫的進程中,個別西方國家自身防疫不力,卻不願看到、不願承認中國所取得的成績,尤其不能容忍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在與中國共同抗疫的過程中,對中國經驗、中國辦法更加信賴,從而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此,他們不惜捏造事實、炮製數據,對中國和“一帶一路”進行抹黑。譬如,在輿論和司法層面,美國一些議員、政客公開鼓吹“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且試圖拉攏其他國家共同對華“索賠”。

對此,目前國際社會的態度呈現出碎片化和較強不確定性。有的國家,如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合作的關鍵節點國家,紛紛旗幟鮮明地反對所謂“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它們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在後疫情時代將進一步強化。但與此同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重要西方國家,儘管和中國在防疫工作上有務實合作,但其政界和民間都有越來越強的附和美國,試圖向中國索賠的聲音。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和民眾,片面輕信西方媒體所謂“非洲公民在華遭受種族歧視”的不實報道,對中國、中國人民和中非合作産生較強烈的負面觀感,甚至威脅要退出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或者附和美國,打算以向中國索賠的名義要求中國減免其所欠債務。因此,這些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對華態度與行為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需要盡全力做好他們的工作,為後疫情時代的雙邊關係與“一帶一路”合作建設保駕護航。

中國的應對之策

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中國在防疫與復工兩條戰線、國內與國際兩個戰場上同時贏得完勝的基本前提和關鍵。所以,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當然是在防止國內疫情復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推動復工復産,促增長,保就業。

與此同時,對於國際上的種種無意誤解或蓄意抹黑,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首倡國和最重要的建設者、推動者,不可熟視無睹,而必須有針對性的審慎應對。在國際層面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本身也有助於營造對中國有利的外部環境。為達此目標,本文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

—明確將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納入“一帶一路”2.0高水準建設的日程,而且要作為核心目標加以強調、推廣和建設。

—鼓勵中資企業、民間社團、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當地的社會公益活動。具體地,不妨鼓勵我國有資質的非政府組織、慈善組織,以及在海外佈局的中資跨國公司(包括國企、民企)等市場行為體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活動,積極參與當地的社區構建等公益活動,如設立留學獎學金、援建醫院、圖書館等。對這些公司行為,也不妨以免稅等手段在國內予以激勵和保障。

—針對來自西方個別國家的話語挑釁、打壓及其對“一帶一路”的蓄意抹黑,中國可在公共外交工作中做軟硬兩手準備。一方面,中國要有“硬的一手”,在國際多邊場合積極發聲、據理力爭,破除西方政府、媒體對華抹黑的種種不實之詞,將真實的中國防疫措施與成效呈獻給國際社會。“軟的一手”是指,中國應該公開承認、讚賞那些國家的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包括當地華人華僑社團)對中國的積極援助。由此才能産生分化、統戰的效果。

—中國還可加強對“一帶一路”合作國家民間社會的公共外交力度,尤其是可以將工作重心由聯邦/中央政府層面下沉落實到州、省、市、鎮層面。

當前是中國推動對“一帶一路”合作國家民間交流、地方外交的有利時機,只要能夠明確、有效地釋放善意,給予其地方政府和人民實實在在的援助,當地人民/選民就會增加對華好感和正面認知。具體地,我駐外使領館可以著力推進相關工作,尤其關注該國州政府、市政府、行業協會、基層選民組織等。中國可以組織防疫專家到該國一些對華較為友好的州、市進行防疫經驗交流,了解對方的焦慮和訴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援助。中國也可以組織中華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學會等非官方或半官方專業組織與外國同行交流;推動中外藥企在聯合研發新藥等方面開展對話。

—中國可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權威部門的全方位合作,為奪取後疫情時代國際人權與衛生安全領域的道德制高點和話語權奠定基礎,同時也為“一帶一路”正名。

具體地説,第一,中國可以和世衛組織駐京負責人結成對口,定期(比如每週)召開一次聯合疫情發佈會。此舉可以借助世衛組織的權威和國際公信力,強化我對外媒體宣傳、公共外交的力度和可信度。

第二,中國需要加強與世衛組織在全球話語發佈上的合作,強調病毒作為人類公敵的關鍵含義,以巧妙回應當前國際輿論“中國病毒”污名化的企圖。中國還可以用具體的醫務人員投入數量、感人生動的救助故事,尤其是中方醫護人員幫助“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共同抗疫的故事,告訴國際社會:中國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一帶一路”不是傳播病毒的渠道,而是傳遞愛心、協調各國守望相助的生命線。

—講好“中國人權觀”“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能為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建設搶佔國際道德制高點;講好“經濟全球化”故事則有助於在後疫情時代繼續務實推動“一帶一路”合作與建設。

首先,講好“中國人權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強調中國防疫指導思想中對每個公民個體生命的無限尊重,並有意識地將這種尊重與中國人權事業聯繫起來,從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在世界人權領域佔據道德制高點,對歐美國家打一個“翻身仗”奠定思想基礎。

相對於西方一些國家所主張的“集體免疫”策略,中國防疫模式從人道主義視角看具有顯著優勢。因此,中國不妨借助世衛組織等平臺,將中國的顯著優勢進一步發揚光大,從而佔領道德制高點,奪取人權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在佔據後疫情時代“人權觀”的道義制高點後,中國可進一步順勢將其與習主席在3月23日提出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概念相結合,而“一帶一路”建設恰恰是中國攜手各夥伴國家,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捍衛人類生命之價值的最主要政策抓手。

其次,講好“經濟全球化”的故事,強調防疫與復工復産可以並行不悖,呼籲各國在隔離防疫的同時,還是應該保持必要的貿易暢通。中國在援助他國抗疫時,也應呼籲各國減少貿易壁壘,降低關稅,為醫療相關物資及相關生活用品的貨物往來提供便利,為全球防疫和生命救助開闢綠色通道。同時,中國須加強宏觀經濟、貿易與財政政策協調,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對衝經濟下行壓力,防控全球風險,經濟可持續增長,攜手維護全球供應體系的穩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全球産業鏈的影響,防止“一帶一路”被疫情釜底抽薪。

—夯實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把“周邊防疫共同體”作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加快建設步伐,有助於在後疫情時代調整“一帶一路”的建設重點,使之更有政治安全保障。

此次疫情爆發後,日韓等部分周邊國家的反應完全應驗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中國應該抓住這次災難中所蘊藏的機遇,充分利用中日韓合作機制、10+1機制、10+3機制、“中韓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等現有平臺,並在其基礎上審慎而巧妙地有所拓展、創新,從而推動這些機制在防疫的實際中實體化、職能化。譬如,在中韓聯防聯控機制下,中國可以和南韓外交部同行定期舉行聯合發佈會,向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公佈兩國在聯合防疫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這些舉措,本身就是在既有的“一帶一路”共建機制下,納入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等新內容,從而豐富、完善“一帶一路”的政策含義,為其在後疫情時代的高水準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