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賦能智慧養老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佈時間:2024-07-24 09:52:13 責任編輯:鄭偉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97億人,佔總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7億人,佔總人口的15.4%。養老正在成為普遍而重大的社會關切。未來,全社會的養老需求將更加多元化、高品質化,這一方面考驗著市場經濟與社會治理的水準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將涌現出海量的養老産品和服務。在數字化産業變革的時代,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將迎來巨大機遇。

智慧養老服務上下游産業鏈超長,醞釀著新産業和新業態的巨大潛能。當前,隨著養老服務人工成本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需求層次日益豐富,未來養老服務的發展必定通過數智化手段加以實現。同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不僅能夠引領地産、金融、醫療、食品、文化娛樂等領域的適老化改造進程,還將催生對各類智慧硬體、醫療設備、輔助器具、智慧家居等産品的強勁需求。這一趨勢必然激勵企業依託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出更加貼合老年人生理特徵、生活習慣及個性化護理需求的適老化、智慧化産品,促進養老服務向高端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推動養老服務的技術創新與産品迭代。養老服務未來的發展為先進科技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有助於形成科技創新的良性迴圈。

儘管我國智慧化養老起步較晚,但市場潛力足夠大。近年來,我國智慧養老服務快速發展,産業結構體系基本形成,進入黃金髮展期。

——在國家層面,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完善智慧健康養老産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慧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整合應用,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心理慰藉類智慧産品,推廣應用智慧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慧防走失終端等智慧設備。鼓勵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開展老年用品和服務展示體驗。

——各地也紛紛開展試點工作,已有多個成功案例印證了智慧技術服務於老年群體的有效性:北京市西城區通過物聯網智慧終端與養老驛站照護服務,將機構養老服務送入家中。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智慧床墊,能實時監測心率、呼吸等體徵數據,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實時查看。上海通過實施長者服務“銀色數字工程”,打造“智慧長者食堂”、開展“100萬人次長者智慧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上線長者數字生活“隨申學”微信小程式等,建立智慧養老的“四梁八柱”。山西省大同市智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通過自主研發的“398貼心保”智慧化終端設備和“398智慧養老雲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助救、助購、助餐、助醫、助潔、助行服務,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但要明確,當前我國在智慧養老服務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産品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性不足、上下游産業鏈尚未完全打通等。同時,我國的智慧養老項目大多數尚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但隨著政策支援、技術革新、家庭結構規模縮小以及消費觀念轉變,有分析預測指出,未來5年至10年,智慧健康養老市場將成為新型消費增長點和科技、商業創新源泉。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未來智慧養老的發展將有幾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首先是推廣應用數智化陪護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為老年群體提供個性化和精準化的陪伴、日常護理、健康監測服務,同時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娛樂需求。其次是在郊區、鄉村和邊疆地區普及智慧養老技術,通過遠端陪伴、智慧醫療等技術手段,解決這些地區養老服務的瓶頸問題。再者是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的智力資源,促進其社會參與,實現老有所為。

為了推動我國智慧養老服務實現高品質發展,還需要有效結合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平衡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並從供給端、需求端進行梳理,把智慧養老服務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建立跨部門的統籌協調機制,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培育龍頭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同時引導老年人形成新的消費觀念。

建議依託物聯網和網際網路技術,建立大數據中心,實現社區和養老院的聯網與資訊交互共用,利用萬物互聯的優勢實現實時定位和遠端監控,構建智慧養老立體網路。在此基礎上,精準把握養老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和需求,確保資源充分利用,人員各司其職。同時,將各級社康中心納入網路,確保老年人能夠得到及時全面的醫療支援與救治。

政府和市場應同向發力,儘快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提升産品與服務的互聯互通性,方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化的養老需求,讓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作者:金李,係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