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亟須立法改變養老護理人才短缺境況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24-04-02 09:28:20 責任編輯:鄭偉

近年來,我國向深度老齡化社會邁進,養老服務需求日益高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提出,加快制定養老服務法十分必要。

從兩條走勢相反的曲線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上升的曲線,代表老年人的比例不斷增加: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之比達19.8%;下降的曲線,代表家庭養老功能正在減弱:過去20年間,我國家庭戶均人數由3.44下降為2.62。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獨居、空巢比例明顯提升,這些都意味著,解決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日益緊迫。

過去幾年,鄭功成在全國多地調研發現,目前養老服務存在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品質不高以及居家老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等問題,同時養老機構運轉艱難、專業護理隊伍建設嚴重滯後,這些都是養老服務産業發展的現實寫照。

一邊是失能老年人、空巢高齡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或品質不高,一邊是有些養老機構陷入經營困境,甚至出現倒閉現象。鄭功成分析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少國家層面的法律制約與規範是重要原因,“養老服務行為及其監管體系等亟待法律規範”。

基於大量實地調查,鄭功成認為,在人人享有養老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最大後顧之憂是高齡或失能後的護理服務需求得不到解決。

通過立法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清晰、穩定的安全預期,同時為養老服務業的投資者、從業者提供穩定的政策支援與保障,併為處理養老服務經營中的各種關係特別是機構與老年人及其家屬的關係問題提供法律依據。

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現行政策以優先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主要是原農村五保戶和城鎮孤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體現政府“保基本”的底線責任。而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由於賦權模糊,對“特困”“優先保障”等缺乏具體解釋,“老年人在什麼條件下可經過什麼程式得到什麼養老服務無法可依。”鄭功成説。

由於缺乏法律規範,地區間的政策差異性大,市場主體進入養老服務業難,發展好更難。對養老服務機構而言,其權益亦不明確。在用地、登記備案、建設運營、退出機制等方面都需要通過具體規定加以約束,且作為養老服務的具體供給方,在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應急與保險、糾紛處理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權益尚未明確,導致養老機構可持續運營面臨阻礙,難以連鎖化發展。

此外,養老服務監管主體責任不規範,條塊分割的制度性障礙亟待破除。實踐中依靠民政部門統籌多部門,往往導致各自為政,遇到問題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鄭功成認為,由於養老服務立法滯後,缺乏統一的法律規範,部門管理責任條塊分割,導致養老護理人員資質培訓、認證混亂,不利於護理人才隊伍的壯大與品質提高。

鄭功成在調研中發現,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嚴重短缺,每個養老機構或設施擁有的合格專業護理人員不足1人,大多是來自農村或城市郊區的中老年婦女,加之養老服務行業待遇普遍偏低,護理人員流失率居高不下,形成了“專業人才不足、待遇偏低、服務品質不高、公眾信任率偏低、經營規模偏小、收益率低、運轉困難”的怪圈。“這種局面亟須通過立法加以改變和引導。”鄭功成説。

值得注意的是,在養老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養老地産、老年旅遊等産業化特徵顯著的項目。由於沒有統一的規範,包括康復、醫療、護理、住房、教育、就業、老年用品等商品和服務均被納入養老服務行業中,但對於最基本的養老服務內容卻未能得到較好的重視與規範。

對此,鄭功成提示説,養老服務産業發展的前提要以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我國養老服務立法勢在必行”。

原標題:鄭功成:亟須立法改變養老護理人才短缺境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