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兩會精神 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老年報 發佈時間:2024-03-26 11:03:11 責任編輯:鄭偉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2021年1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治原在“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特別強調,“要大力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齡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部署要求,在民政部黨組堅強領導下,中國老年報社課題組自2023年以來積極圍繞服務推動老年友好型城市及社會建設策劃開展了調查研究、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工作,得到民政部領導批示肯定,産生了良好社會影響。為全面營造濃厚氛圍,服務助推老年友好型城市及社會建設,即日起本報特設專版陸續展開相關報道。

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由來與內涵

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起源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實踐,其建設情況反映著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對於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推動老齡事業和産業協同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由來

老年友好型城市,又稱作適老型城市、關愛城市等,由世界衛生組織(英文簡稱“WHO”)于2005年首次提出。2007年,WHO發佈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指出老年友好型城市是以促成積極老齡化為目標,通過不斷減少人們在老齡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物質與非物質障礙,強化老年人群身心健康,提高其社會參與度,提升其生活品質,實現其自我價值。2012年,WHO成立老年友好型城市網路。截至2022年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區成員超過1400個。

中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始於2009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決定在6個省的9個城市和城區進行“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到2013年我國共擁有14個“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

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內涵

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包容性很強,其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學界對此也日益關注。從現有研究看,國外學者主要從三個方面強調提升城市的老年友好程度。一是強調在城市硬體和社會環境兩方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二是強調提升老年人的獨立性和社會參與度;三是強調關注老年人的權益保護和平等權利。

中國學者結合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等主題也展開了一些研究。如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認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本質在於推動社會變革和轉型,應直面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勞動力短缺、養老金支付、長期照料和孝道式微等風險挑戰,通過“有備而老”來應對系統化風險;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院長彭希哲指出,“老年友好”首先意味著對老年人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的轉變,一個不分年齡公平參與和共用的社會是“老年友好型社會”的基本特徵;吉林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賈玉嬌指出,老年友好型社會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建設水準是衡量社會現代化水準的基本尺規。

借鑒既有研究,我們認為:中國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協同共建,需要統籌完善住區、社區、街道、城市等多層次的環境建設,需要完善政策支援體系、打造安全宜居的空間、提供優質充足的服務、營造和諧友好的社會氛圍,需要增強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加快建設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相適應、與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協調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自2021年6月《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出臺以來,全市老年人居家生活更加便利,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公共服務更加完善,敬老愛老氛圍更加濃厚。圖為志願者正在教老年人使用微信基礎操作。 胡婷婷 攝

以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為抓手 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2019年出臺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2035年要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型社會。2021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強調,“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2024年《民政部工作要點》要求,“推進全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廣大專家學者也積極呼籲加快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及社會建設。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97億,佔總人口比重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2.17億,佔總人口比重15.4%。中國老年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徐華指出,中國的老年人口不僅規模大、發展速度快,還呈現出發展不平衡態勢,由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社會治理挑戰和社會建設問題,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如何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現代化道路上必須回答好的歷史性問題。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浙江工商大學政策研究院院長、教授王傑秀認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必須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法治保障、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把黨中央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要求落到實處。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推進社會適老化轉型。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原新指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總體佈局下,應樹立老齡社會主流化觀念,將適老化理念和措施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領域和全過程。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要適應數字社會發展趨勢。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杜鵬認為,數字化時代的老年友好環境建設,除了完善硬體設施保障外,還需構建全齡友好“數字包容”的社會環境。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需要統籌兼顧、尊重差異。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指出,女性普遍比男性長壽,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解決養老問題時需考慮性別差異。友好型社會應將老年人作為主要評估者,注重提升老年人的參與感、獲得感。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以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導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黃琦提出,通過黨建引領、政府引導,推動個人、家庭、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媒體等積極參與打造老年時尚生態體系,促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積極助推中國特色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

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帶來了直觀且複雜的挑戰,在顯著改變人口結構的同時,對宏觀社會運作和微觀家庭決策都産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推動城市建設向老年友好型轉向,既是時代之需,也是形勢所迫。

為構建一套既能與國際接軌又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評價體系,中國老年報社課題組在系統梳理分析、吸收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聚焦人文友好、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服務友好、業態友好、參與友好等六大維度,研究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全面評價一座城市的老年友好程度,助力中國特色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2023年以來,青島市聚焦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問題,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建立健全覆蓋城鄉、佈局合理、方便可及的養老助餐服務網路,增加安全可靠、經濟實惠、營養健康的助餐服務供給,打造形成“暖心暖胃、好吃不貴”養老助餐服務金字招牌。圖為老人在助老食堂排隊就餐。張諶 攝

我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政策演進

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開展這項工作既需要實踐探索,也需要政策支援。2005年以來,在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部分文件見下表。

自2010年以來,青島、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積極探索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見下表。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