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政廳廳長陳斌就養老工作答記者問

文章來源:杭州網 發佈時間:2024-01-24 09:36:56 責任編輯:閆景真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浙江也不例外。

據悉,目前全省60歲以上戶籍老人已經達到1340萬,佔比26%;截至2022年底,我省常住老年人佔比為20.2%,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預計未來10年,每年都將凈增70萬以上,照這個趨勢,到2035年將超過2000萬人。

伴隨著老年人越來越多,大家對養老的關注度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養老工作。

那麼,浙江養老工作現狀如何?又將如何破解人口老齡化矛盾,解決好日益突出的養老問題?

1月23日,2024年浙江省兩會“廳(局)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斌回答記者提問。

潮新聞記者包一聖/攝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連續兩年將“浙裏康養”整合改革列為共同富裕富示範區建設標誌性成果,“老有康養”公共服務優享工程紮實推進。”陳斌提到,我省養老服務總體呈現健康健康發展良好的良好態勢,總體可歸納為“三個有”:

一是有“床”,全省已經建成1800多家養老機構、31萬多張床位,完成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3萬戶;

二是有“網”,初步形成居家社區服務網路,加快建成建設了中心食堂、村社助餐點、鄰里助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老年助餐服務配送餐網路體系,去年老年助餐服務超過9000萬人次。同時,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老年志願者累計註冊300萬人;

三是有“底”,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高齡和孤寡老人得到有效兜底保障,低保標準實現市域同標,特困實現、城鄉統籌,分別達到每人平均每月1149元和1847元。

前一階段,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我省1200多萬老人的自理能力篩查,發現老年人需求有幾個顯著特點:就醫用藥備受關注、老年助餐廣受歡迎、家門口養老深受期待、老齡産業前景廣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推進老有康養建設”的目標,就是要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智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此,浙江民政從“醫、食、住、行”四等方面入手,加強“四心聯動”系統推進養老工作。

首先是“醫得盡心”,患病能夠及時看。在衛健、醫保等部門協同推進下,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走在全國前列,老年人基本看病需求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2.4歲。目前,我省長期護理保險已覆蓋1870萬人,認知障礙床位累計建成2萬張。今年將擴大長期護理險試點範圍,加快建設“康養聯合體”,特別是重點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的早干預早治療,這是家庭養老的難點、痛點和堵點。民政廳計劃試點建設一批社區認知障礙干預中心,開展宣傳教育、早期篩查和干預,同時加強這一領域的科普、培訓和國際交流合作。

其次是“食得暖心”,到點能夠吃上飯。民以食為天,吃飯是頭等大事。針對不少老人“不能燒、不敢燒、不會燒”的剛性就餐需求,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黨委政府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的重要舉措。我省老年助餐工作起步較早,2003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心指導下,第一家老年食堂在杭州翠苑社區建成。目前全省老年助餐點已有8000多個老年助餐點,但還不夠均衡,尤其是山區海島農村,地廣人稀,成本高、投入大、助餐難。今年民政部門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再建2500個助餐點,努力讓有需求的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第三是“住得安心”,養老能在家門口。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智慧養老”相融合的養老模式。“居家養老”成為主體。積極引導和支援適老化改造,鼓勵社會組織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到府服務,推動專業服務向家庭延伸。“社區、機構養老”作為依託。下步要充分有效利用社區閒置用房,建設嵌入式養老機構,推進鄉鎮敬老院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重點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深化“海島支老”、加快“山區助老”,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智慧養老”提供支撐。通過大數據資訊平臺,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務管理水準,健全完善困難老人動態監測機制,及時進行救助幫扶。今年將對低保老人將按當地低保標準增發10%基本生活補助。

第四是“行得舒心”,銀齡能有新活力。我省60-69歲老人佔戶籍老齡人口的一半數以上。隨著越來越多“60”後步入老年加入,老年群體的生活行為方式發生較大變化,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各級民政部門在切實履行保基本、兜底線職責的基礎上,也要運用好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作用,共同推進“銀發經濟”發展壯大。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