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如何分辨果切是否來自腐壞水果?

發佈時間:2022-05-13 09:40:52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近日,某博主發佈了暗訪百果園個別門店的視頻,指出其用變質水果做果切。對此,百果園官方微網志發佈致歉聲明稱,經自查,涉事門店存在售賣隔夜果切水果等問題。

切掉水果壞的部分,把剩下看起來好的部分繼續吃了,我們在生活中似乎經常這樣做。這存在怎樣的食用風險?看起來沒事的部分還能不能繼續吃?消費者怎麼知道水果切用的是不是腐壞水果?有蟲子的水果,是否意味著更甜、更值得吃?

磕碰傷、凍傷:還能“搶救”

水果壞了一點,就要全部扔掉嗎?

這就要從造成水果壞、爛的原因來判斷了。

通常來看,可能有三個原因:磕碰造成的機械性損傷;凍壞的;霉變。

如果是在運輸、銷售過程中被磕碰壞或低溫凍傷的水果,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表示,在還沒被微生物侵襲的情況下,可以吃,而且,要趁著它們“還沒反應過來”趕緊吃。

輕微碰撞會造成水果部分變色,這主要是因為碰撞過程中果實細胞質溶出,無色酚類物質變為了有色醌類物質。

王思露指出:“這種情況大多數並不會産生微生物毒素物質,短時間內將其吃掉不存在風險。”

低溫環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低,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的自由基,積累過多就會改變水果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破壞細胞的結構。低溫環境還會提高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這種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不溶性的果膠物質,導致水果變軟、發爛。但是,這種凍傷也不存在微生物繁殖,相對比較安全,可抓緊食用。

變質、被蟲咬:好好告個別

如果水果是腐敗變質就只能和它“好好告個別”了。因為,即使它還有些部分看起來沒有變質,卻可能已經含有有毒代謝産物了。

王思露指出,細菌等微生物産生的“有毒代謝産物”肉眼並不可見,比如水果中常見的展盤尼西林及鏈格孢毒素等,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有時霉變水果的正常部位所含的展盤尼西林已經達到了腐敗變質部位的10%-50%,去除變壞的部分仍存在安全風險,因此不建議再吃。”

吃水果吃出了蟲子,有人嚇得大叫一聲趕緊扔掉,有人卻認為蟲子選中的水果,保甜,跟著蟲子吃準沒錯。

對此,王思露表示,有蟲子或被其他動物啃咬過的水果,無法分辨其是否已經被病毒、細菌污染,這樣的水果也不建議繼續食用。

而如果不能判斷水果是為何變壞的,那麼,就不要冒險再吃剩下的部分了。

水果切:來源難辨

如果説,整個的水果還好判斷,那麼,切好的水果呢?

將水果清洗、切塊後放入快餐盒售賣,這種方式近年來挺常見,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更精緻的升級服務。但這樣一來,我們也就無法追溯嘴邊的這塊水果是從哪來的了。消費者僅憑買到的水果切塊,確實很難判斷它原本的好壞。正因如此,水果切這樣的銷售方式也考驗著商家的品控能力和經營誠信。

王思露表示,如果果切已經發出酒精味或發苦了,這種情況下不建議繼續食用。但是,如果果切還沒什麼變化,其實無法判斷它是否來自腐壞水果。

説到這裡,或許我們應該分享一些保存儲藏水果的小竅門。

不過,王思露建議,水果還是不要過分存放:“第一是食品安全問題,第二是口感問題。要長期存放的,都做成水果罐頭了。”

責任編輯: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