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一兩黃金一兩茶” 誰炮製了幾十萬元1斤的天價茶?

發佈時間:2021-04-19 10:10:35 | 來源:中國新聞網週刊 | 作者:周群峰

天價茶亂象背後 

清明節剛過,一則“10公斤茶鮮葉拍出1068萬元”的新聞刷爆網路。4月7日晚,由中國茶葉拍賣公司選送的“2021‘錦繡茶尊’10公斤茶青開採權”,以168萬元的底價在阿裏拍賣平臺公開拍賣。最終一位編號為“X8634號”的競買人,以1068萬元的競價成功奪得該開採權。“錦繡茶尊”古茶樹位於雲南省臨滄市,專家稱樹齡達3200多年,201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最大的古茶樹(栽培型)”。

清明前後是新茶上市的季節,但今年的茶葉市場卻早已暗流涌動,全國各地的茶城、茶葉市場成了重點“監管對象”。杭州是知名龍井綠茶産地,杭州市區內知名度最高、專賣店最集中的茶葉市場位於上城區解放路附近,最新採摘的2021年龍井新茶已在此上市。3月15日,上城區紀委區監委派駐第二、第三紀檢監察組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到此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婺源綠茶是江西上饒的特色名茶,截至3月底,上饒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850余人次,巡查茶葉經營單位630余家次,發放告誡書630余份。

各地執法力量“聞風而動”的原因,在於“天價茶”背後的送禮之風、奢靡之風。48萬元/斤、45萬元/斤、38.8萬元/斤……今年春節假期剛過,多款武夷岩茶因驚人的天價再次引發關注。新華社發文稱,“天價武夷岩茶”愈演愈烈,少數岩茶被炒作成“辦事茶”“送禮茶”,成為熱門高端禮品,並滋生回收、代售等變現業務,“天價茶”的背後暗藏“四風”等腐敗動向。這已是“天價岩茶”第三次被新華社曝光。

賣茶靠“講故事”,收益靠噱頭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師”的簽名和照片,價格翻了十幾倍。當前茶葉市場一個字:“亂!”在3月10日福建省召開的一場研討會上,福建省消委會秘書長薛承楓直言,等級亂標、價格亂喊、名字亂取已經成為當前茶葉市場三大亂象,亟須整治。

“天價茶”並非武夷岩茶獨有,雲南普洱、安溪鐵觀音、太平猴魁、西湖龍井等茶葉也都有過每斤數十萬元的拍賣價。無論是業內人士、資深茶友還是普通消費者,都有共同的感受,部分茶葉正從農産品演變成奢侈品,甚至成為越來越受青睞的雅賄媒介,這些異化現象,集中發生在最近十餘年。《中國新聞週刊》近日採訪了解到,業內苦“天價炒作”久矣,但行業頑疾積重難返。

“一兩黃金一兩茶” 

武夷岩茶産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分為大紅袍、水仙、肉桂等産品。武夷山市政府官網上介紹,武夷岩茶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已知品種就有264種。

目前,武夷岩茶的價位絕大多數在每斤數百元到數千元之間。武夷山市大葉岩茶廠法定代表人肖衛財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以他自己門店的銷售情況分析,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茶葉價位都是300~500元/斤,追求生活品質的顧客會選擇1000~2000元/斤的茶葉,特別富裕的會購買2000元/斤以上的茶。

但是,隨著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近年來“天價茶”頻頻出現。福建省茶葉學會原常務副秘書長、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姚信恩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進入茶葉行業已經有五六十年,最近幾年才知道市場上出現了每斤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天價岩茶。

2021年1月11日,一份“2019~2020年度武夷岩茶”榜單在網上熱傳,榜單列舉了22款武夷岩茶價格,價格最低的一款為1.8萬元/斤,最高則為45萬元/斤。其中,價格在6.6萬元(含)/斤以上的佔了17款。因為該表格為黑底白字,所以在業內被稱為“黑表格”。

該表格製作人為陸建強,是上海的一名“岩茶發燒友”。陸建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是一名武夷岩茶的消費者,也是某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成員。早在2018年,他就製作過一款“黑表格”。當時,他了解到一款名為“遠香”的武夷山岩茶,成交價 48萬元/斤,就突發奇想,想把一些高價的武夷岩茶做個統計。同年4月30日,他製作的“黑表格”發佈,共收錄了19款岩茶。最低級的一款3萬元/斤,最貴的一款為520萬元/斤,“遠香”岩茶排名次席。其中6.6萬元/斤(含)以上的佔了15款。“其實,天價茶的‘含水量’也是很高的。所謂天價茶几乎都是茶企自己定價,成本可能只有幾千元/斤,但是可能賣到十幾萬元/斤”。

“黑表格”中那款520萬元/斤的茶格外引人關注。2005年4月17日,在第7屆武夷山紅袍節上,20克武夷山九龍窠“母樹大紅袍”拍賣出20.8萬元的天價,競買人為新加坡人陳漢民。“我算了下,折合人民幣520萬/斤”,陸建強稱。母樹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只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年産量不足1斤,且早已停採。2006年,為防止品種種性退化,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母樹大紅袍進行停採留養。

“黑表格”中一款名為“國賓大紅袍”的岩茶,售價9.999萬元/斤,該款岩茶由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推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該款岩茶確實為其公司製作,每年限量100套,每套60克。“每年都能賣完,有的人買了收藏或送人”。

近日,《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在福建武夷山、南平、福州等地採訪時發現,有的茶企在定價時,按照“一兩黃金一兩茶”的標準,給一款茶定價十幾萬元,有的價格甚至遠超金價;有的茶企自稱製作了一款“非賣品”或“品鑒茶”,但流向市場後,被炒成天價茶;有的茶企為博人眼球,會給某款岩茶起諸如“坑爹”“勾魂奪魄”等惡俗花名。

一款名為“坑爹”的岩茶,由武夷山市永鵬茶葉有限公司推出。與該茶企相關的宣傳資料顯示,這款茶由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永鵬手工製作,每年産量約為60斤。2017年市價為13.6萬元/斤,與當時的實時黃金價格相當,堪稱“一兩黃金一兩茶”。因為製作這款茶的原茶,取材于牛欄坑最早種植的那一批肉桂茶樹,是牛欄坑的“爹”,故取名“坑爹”。

在網傳的武夷天價岩茶名單中,除了茶企明碼標價的一類,還有一類茶企,對外打出“非賣品”“品鑒”等字樣,並不標價。武夷山市一位茶企老闆稱,有的天價茶打上“品鑒”“非賣品”等字樣,也是茶企的一種行銷手段,會讓人覺得更加神秘和珍貴。在這種心理下,能拿到這種茶的,會覺得很有面子。

並非所有高價茶都是炒作。也有受訪者認為,對一些真正有高技術含量和品質的茶葉而言,很難用成本價衡量其價值,也為天價茶的出現提供了空間。相比綠茶、白茶等其他茶種,武夷岩茶等茶類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福州日報》旗下客戶端“掌上福州”曾介紹,以最著名的大紅袍茶為例,它工序繁複,涉及採摘、倒青、做青等十多種技藝。需要至少幾十個人在短時間內爭分奪秒地做茶,任何一個大師根本無法獨自完成。此外,由於武夷岩茶剔凈茶梗只留葉片,加上足火焙制,所以約8斤武夷岩茶鮮葉才能做成1斤幹茶。中國其他茶類,鮮葉和幹茶比例大多為4:1,僅為武夷岩茶的一半。

武夷山市茶葉局局長王曉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生産岩茶非常損耗身體,為了生産一桶茶,師傅要不間斷地看火候等,需要24小時不睡覺。肖衛財介紹,岩茶製作週期特別長,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是做茶季,需要經過採青、晾青、做青、炒青、烘乾、篩選老葉老梗、焙火(退火)、拼配等程式,一般到了農曆八月後,才能喝到當年的新茶。

誰炮製了天價茶? 

天價茶是如何進入市場的?2月20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武昌區一家裕昌隆茶行採訪,老闆稱,該店是武夷山瑞泉茶葉有限公司的湖北經銷商。店內最貴的“瑞泉聖匠”,為38.8萬元/斤,“這個貨很少,武漢暫時沒有,需要的話付了定金隨時給你發貨。”武夷山瑞泉茶葉有限公司股東黃聖強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承認這款茶是出自其公司,但否認該價格是該公司制定。“這是一款‘非賣品’,價格怎麼出來的,我們也不清楚。因為這款茶産量太少,我們沒有賣。但是我們公司每天接待很多人,有時也會給一些朋友一兩泡。”

王曉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天價茶價格並非來自茶企,有些經銷商炒作成天價茶後,“茶企(為了商業利益)也只好認賬了”。浙江茶文化學者梁宏亮認為,相對來説做茶的思路閉塞一點,賣茶的腦洞大一些,“(他們)聯合起來,搞出知名度和暴利何樂而不為?”

多位武夷山茶企老闆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其實很多天價茶就是個噱頭,一些茶企靠著天價打名氣,目的其實是賣普通的茶,“還有一類老闆比較好面子,他們看到別的茶企推出天價茶,覺得自己沒有會低人一等,於是也跟著推天價茶,不在乎能不能賣出去”。

茶企和消費者,是天價茶鏈條的首尾兩端,生産心理與消費心理共同炮製了天價茶。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天價茶消費群體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具備極高消費能力的人,買茶的標準往往是“誰貴買誰的,誰知名度高買誰的”;第二類是一些岩茶發燒友或茶企同行,他們聽説一款天價茶後,偶爾會高價買一泡(一般8~10克),目的是滿足好奇心,或研究好茶的工藝提高自己認知;第三類就是送禮所用,往往是“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這類消費也能滋生官場腐敗等不正之風。

在“炒茶”江湖中,一些傳統的制茶“大師”也成為推手。從事茶行業生産和研究20多年的浙江茶文化學者梁宏亮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大師、非遺傳承人”,多為傳統工藝即將消失,工業機器即將完全替代人工的産物。

新華社報道稱,一款在武夷山當地只賣每斤三四百元的平價茶,在外地企業的包裝炒作下,被渲染成“大師”工藝、“大師”水準的高價茶,附上“大師”的簽名和照片,價格翻了十幾倍。多位業內人士印證,不少“大師茶”並不是高品質茶,也不是“大師”製作的茶,有的就是一些大眾茶改頭換面而成,有的還打著大師“監製”“封存”“推薦”等擦邊球,賣出高價。

岩茶是武夷山的特産,由於獨特的製作工藝,別的茶葉産區幾乎無法模倣。2006年,武夷岩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同年,劉寶順、劉峰、王國興、劉國英等12人成為首批國家級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王曉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大師”是民間的稱呼,準確的説法應該叫“武夷山茶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目前,武夷山市國家級、省級、武夷山市級的岩茶、紅茶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共21人。其中,劉寶順與王國興目前在武夷山市茶業局茶科所任職。“劉寶順的孩子有茶企,王國興是幫人家製作茶葉,他們的(這個)情況都跟組織和紀委報備了。” 王曉軍説。

在這些“大師”中,劉國英因一款名為“空谷幽蘭”的天價武夷岩茶受到關注,該款岩茶12.8萬元/斤。2019年5月20日,武夷山市岩上茶業有限公司發佈“聲明”稱,該公司與劉國英合作研發的“空谷幽蘭”,2007年問世。公司將每年所産出的少量“空谷幽蘭”作為禮品贈送給優質授權經銷商和茶友以供分享、品鑒。劉國英現任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他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應:“空谷幽蘭”這款茶的確是他指導著(這個茶企)做的,“但這款茶是非賣品,也不是我定的價。”

定價混亂背後的標準之痛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曾公開批評,近年來,市場上天價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等銷售“潛規則”頻現,並且茶葉好壞、真假全憑專家一張嘴,這讓原本就缺乏科學評判標準的茶葉市場更加混亂。

“天價茶”並非新生事物,也並非武夷岩茶獨有。2006年極品信陽拍賣會上,信陽毛尖茶王“藍天玉葉”以74.5萬元/斤的價格成交;2007年,首屆“黃山杯”精品名茶拍賣會上,50克汪滿田牌極品黃山毛峰以8.5萬元的天價成交;2009年,濟南“國禮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賣會”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萬元;2011年,在都勻毛尖新茶拍賣會上,貴州“都勻毛尖特製珍品茶王”二號(150g裝)最高成交價格達10萬元;2012年,中國海峽名器名茶春拍上,安溪茶王賽清香型鐵觀音以6.7萬元/100克價格成交……

“當前存在一個怪像是,茶葉包裝昂貴精美,只裝一泡、兩泡,包裝的費用都超過茶葉本身。”在3月10日福建省的一個研討會上,有業內人士指出。

肖衛財稱,茶葉圈水分大得很,有些茶企鋪天蓋地地做各種虛假宣傳。比如,金駿眉最快4月初才開始陸續採摘製作,但每年3月初就有人在網上放出視頻説,武夷山的金駿眉新茶上市了。“這不明擺著就是欺騙消費者嗎?”再比如,金駿眉的茶青最低是200元/斤,按照4斤茶青出一斤茶來算,生産一斤金駿眉的茶青成本得800元左右。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兩三百元的“金駿眉”,甚至有人在抖音上打出“99元/斤包郵”的金駿眉廣告,則必定是假的。

在茶葉圈,為了借勢抬價,冒名頂替、虛假宣傳等都是一些茶企的慣用手段。武夷山瑞泉茶葉有限公司股東黃聖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該公司做出一定影響力後,曾被人冒用品牌。“我們即便發現,也找不到根源。他們的包裝做得和我們一模一樣,連包裝上的電話都留的是我們的。甚至我哥黃聖輝(瑞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都被人註冊過,後來經過溝通,他們才把名字改過來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因炒作而身價倍增的“頂流”,是這幾年紅透業界的大益茶。從2015年到2020年,連續6年,大益茶都位居“雙十一”天貓、淘寶茶葉銷售排行榜第一。其火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做成了“金融茶”。

大益茶是由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推出的普洱茶,由該茶企開始,將普洱茶賦予了期貨模式。紅星新聞報道稱,在這種獨特的模式下,只要有貨單,就可以找茶客繳納定金,但不做實際交易,等茶葉價格攀升後,由上一個茶客再賣給下一個茶客,如此迴圈往復、“擊鼓傳花”。在這樣的模式下,用“自己賣,自己買”來抬價的手法一度非常普遍,導致普洱“期貨單”交易量異常活躍的同時,普洱茶的價格也飛漲,於是又被形象地稱為“金融茶”。

有人用“一夜暴富一夜赤貧”來形容普洱茶金融化的特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梅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普洱茶可以長期存放,這是其能被炒出來金融化特點的原因之一。這種炒作背離了茶文化,但這種現象不具有普遍性,只有極少數品牌、極少數品種被市場炒作。

天價茶雖是極端例子,但定價體系混亂、標準複雜卻是長期痼疾,導致了茶葉價格的不透明。與咖啡等飲品相比,茶葉的標準化更難,導致茶飲價格體系長期比較混亂。梅宇介紹,我國現行茶業國家標準166項,行業標準171項,還有茶業地方標準826項。不過,全國茶標委制定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均是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同時,標準內容中只明確規定了産品品質特徵和基礎理化指標,並不涉及價格。現在茶葉的定級與定價都是茶企的自主行為。

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看來,標準是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秩序規範管理的基本起點,也是政府現代治理體系和現代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實現了標準化,中國的茶葉才能有快速的發展”。

“官方標準沒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更沒有細化山場,正岩茶、山場茶的標注屬於企業行為。”武夷山市茶業局相關領導曾對媒體説。2006年,武夷岩茶國標取消了山場劃分,但也並沒有扼制住商家宣傳山場、消費者追逐山場的風向。被坊間戲稱為“牛肉”的牛欄坑肉桂,來自名為牛欄坑的山谷,一斤售價數萬元乃至一二十萬元不等;被稱為“馬肉”的武夷山馬頭岩肉桂,一斤價格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

中糧集團中茶福建公司總經理陳金春最近建議,對武夷山岩茶“三坑兩澗”的茶場實行認證,從源頭做好監管。“一年産多少茶,嚴格認證,不能一年只産500斤茶,卻滿市場充斥著幾百噸的‘馬肉’(馬頭岩肉桂),‘牛肉’(牛欄坑肉桂)。”

陸建強稱,現在,應該重點打擊那些有價沒有品質的“天價茶”,有價又有品質的茶太稀缺了。他認為,武夷岩茶要想賣高價,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産區可精確追溯(採摘、製作、包裝全程監控),結合價格嚴格控制産量,行業聯合盲品審評認定其高品質,連續若干年品質穩定,銷售可追溯,各類指標檢測合格等。

整治風暴後向何處去? 

《中國新聞週刊》在武夷山市茶業局採訪時,看到該局公示欄上貼有多份茶企老闆簽訂的“承諾書”,上有茶企老闆個人親筆簽名與公司蓋章,落款時間為2021年2月6日。這些老闆包含武夷山市祥岩茶廠法定代表人王昇等多人,他們在承諾書中稱,堅決反對“天價茶”,不參與虛標茶價、炒作天價,不變相銷售非賣品和贈品,茶葉每500克定價不超過6萬元,不過度包裝、不起惡俗名字等等。

3月上旬,《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在武夷山、福州等地暗訪了多地茶店,門店負責人紛紛表示天價茶已下架,不再銷售6萬元/斤以上的岩茶。比如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武夷山瑞泉茶葉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手尚工夫茶業有限公司稱目前價格最貴的一款分別為5.5萬元/斤、5.8萬元/斤、6萬元/斤。

針對最高定價不超過6萬元的説法,業界反應不一。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劉國英錶示,以目前的岩茶行情而言,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達大幾千元,所以,經過合理的測算,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將武夷岩茶的上限定為6萬元/斤。姚信恩對此認可,以目前的岩茶行情來看,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達幾千元甚至一萬多元,所以,將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位在每斤6萬元合情合理。

天價茶引發的輿論風暴,在今年新茶上市前,引發了對整個行業的監管風暴。福建省多部門已開始開展針對天價茶的整治活動。2月21日,福建省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出整治通知。兩天后,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發佈《關於涉及“天價茶”等名貴特産類特殊資源問題信訪舉報方式的公告》。福建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李仰哲到安溪縣專題調研和督促“天價茶”整治工作。

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連永忠告訴《中國新聞週刊》,2月19日一早,武夷山市市場監管局、稅務局、公安局等就組成茶葉市場調查工作組,趕赴福州核實處置,後期又兩次組織人員去福州、廈門、泉州等地暗訪了50多家茶葉門店,市場上沒有發現銷售“非賣品”“品鑒茶”及超過6萬元每斤的茶葉。

天價茶長時間以來緣何屢禁不絕?中新網報道稱,武夷山是武夷岩茶主産地,主要消費市場卻在武夷山轄區外,存在跨區域執法的難題。連永忠稱,武夷山雖是茶葉主産地,但從檢查情況看,所謂榜單上的茶葉都是在武夷山轄區以外市場銷售。他表示,因為不能跨地域執法,所以到福州等地時,只能暗訪。

王曉軍稱,2018年至2021年,網傳銷售過天價茶葉的武夷山茶企有26家。武夷山市安排26位市領導一對一、點對點地服務和引導。“我們不是整治它,是服務它。幫助這些茶企健康發展,因為茶産業對武夷山太重要了”。

茶葉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武夷山市作為福建省茶葉主要産區,現有茶山面積14.8萬畝。武夷山市委書記江建華説,全市將通過三年努力,到2022年,實現規模以上茶企100家、規模以上茶企産值100億元、産值億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産值5億元以上茶企6家、茶産業稅收3億元的“11363”發展目標。肖衛財稱,計劃經濟年代,武夷山市只有一個崇安縣國營茶廠(注:1989年8月,撤縣建縣級市即武夷山市),改革開放後,武夷山茶企越來越多,很多茶農都註冊了茶企,自産自銷。“我作為茶農,也註冊了自己的茶企”。

茶葉對當地經濟的意義顯而易見。王曉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武夷山市總人口24萬,從業人員大約有12萬。截至目前,武夷山市註冊茶企5100多家。可以説茶産業是武夷山的支柱産業、富民産業、精準扶貧的重要産業,養活了武夷山市半數人口。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分析稱,不僅僅是武夷山,全國很多地方的茶葉主産區,茶産業都是當地主要經濟支柱,而真正能推出天價茶且有市場的茶企,都是規模較大、也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茶企,這類企業對當地經濟貢獻率也較大。“因此,政府整治‘天價茶’的時候,也會投鼠忌器”。價格被炒高後,對茶農也帶來了衝擊。福建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吳志明曾在新華社的報道中表示,一些茶企過度炒作、過度包裝,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岩茶的信譽度有持續下降趨勢。近兩年以來,中低端岩茶滯銷率達40%以上。

武夷山市也在通過多條途徑,力圖管住“天價茶”。官方表示,將加快健全茶葉品質可追溯體系,組建茶葉交易中心,全面梳理“天價茶”亂象背後涉及的違規違法問題,形成“問題清單”。

“這次事件所引起的政府關注度和整治力度,在武夷岩茶産業中前所未有。”成立於福建的海峽兩岸茶葉交流協會在一篇文章中評價,非健康的發展模式無法長遠,茶産業看似風光,實則虛弱不堪,專項整治的一把火也可能滅不了天價茶,更重要的是武夷岩茶産業的發展如何“借由此次事件真正走上正軌”。

責任編輯:陳思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