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北京生鮮市場的“電”與“店”

發佈時間:2020-12-29 10:59:55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張靜姝 周思雅 張叢婧

“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近日,這一話題衝上了微網志熱搜,累計閱讀量超過2億。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中國電商大市場的北京,並未有社區團購蜂擁進入的局面出現。但在這裡,越來越多的生鮮電商平臺正在改變著生鮮産品的消費格局。

北京農業電商協會發佈的《2020年北京市生鮮電商産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有4000家以上的農産品電商,有一定規模且具備運營能力的企業約有650家。

電商平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社區周邊果蔬生鮮實體店的生意,商家直呼“生意不好做”。有的商家被打擊得閉店轉行,有的一天二三百元的流水勉強維持,有的則向網際網路取經積極自救。

中國食品(農産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是生鮮電商還是社區團購,它們與個體商販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應該融合發展。“社區團購業態的創新發展具有很大的空間,政府應該在促進發展的前提下,適當地加強監管。”

綜合市場攤位上售賣的蔬菜價格與電商平臺不相上下。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進“電”買菜

社區團購火了。 “新鮮”、“秒殺”、“低價”、“便捷”的廣告語擊中每一個家庭中的採買成員,一分錢一個的雞蛋、九毛九一捆的芹菜、一塊九一隻的鮑魚……誘惑的價格很難讓人不駐足。

在北京,儘管類似美團優選、橙心優選、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平臺沒有實打實落地運營,已經在北京上線的十薈團,也並沒有出現如其他城市一樣的繁榮景象。但美團買菜、京東生鮮、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一直以來以低價引流、快速配送等優勢佔據著市場。

張萌看重的是便捷。她7點半才下班,菜市場已經關門,隨著晚高峰再去趟超市太耽誤時間,生鮮平臺成了最優選。下班回家的路上,張萌掏出手機打開“叮咚買菜”下單,8點鐘到家的時候,先前購買好的排骨、雞翅、蓮藕、馬鈴薯等已經被放在家門口。

這是張萌一週內在叮咚買菜App的第六個訂單,其中有兩天她都下了兩單,“分開使用優惠券,一樣多的商品,要比下在一個訂單上省了19元錢。”時間更充裕的時候,她還會打開另外幾款App,尋找當日特價商品,計算滿減額度,“就跟上一代長輩們在菜市場挑挑揀揀,討價還價一樣,網上買更要‘算計’。”

海澱區某綜合市場,肉類攤位明碼標價,價格普遍較電商平臺低。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張萌的進“電”購物習慣並不罕見。今年7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有關北京生鮮電商消費調查顯示,超九成受訪者有網購生鮮商品的經歷,主要以水果和蔬菜居多,佔比分別達到74.00%和69.71%。

在張萌所住的朝陽區東五環某個大型社區附近,可以買到新鮮果蔬並及時送到府的平臺超過7個。而在東城區崇文門附近,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可網購生鮮果蔬的平臺超過10個,且都承諾可在下單後一小時內送達。

當下運作火熱的興盛優選、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十薈團等背後,均有京東、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投資。

資本介入高額補貼,除了撿便宜的用戶被鎖定成客戶外,越來越多的實體小商家遭受客源流失、經營困難的衝擊。“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的話題上了熱搜,閱讀量超過2億。

拼不過的“價格戰”

12月23日週三,傍晚五點,位於東六環通州區後南倉小區入口處的後南倉便民市場門庭冷落。果蔬店老闆張勤(化名)在這裡開店已有六年時間,今年這個冬天格外難熬,“尤其是九月以後,店裏的客流量明顯減少,至少少了一半。”

張勤説,以往每年的生意都比較穩定,雖有淡季但也在可承受範圍內。今年疫情期間,許多生鮮果蔬商販的生意都受到影響乾脆轉而經營其他生意甚至回了老家,原本的十幾個商鋪現在只剩下不到一半。他硬撐著堅持了下來,但沒想到的是,疫情平穩後,生活逐漸回到正軌,生意卻沒有回歸。

十幾家商販搬離後的後南倉便民市場顯得冷清。新京報記者周思雅攝

九月份是水果蔬菜的銷售旺季,張勤原本等著今年九月銷量大漲,彌補夏天淡季的收入,結果生鮮電商平臺的起勢讓自己店舖的生意慘澹,“原來流水能達到一兩千塊錢一天,現在一天流水只有兩三百。”張勤很明顯感覺到貨賣不動了,尤其年輕顧客減少,“手指點一點便送貨到府,優勢太明顯了。”

《2020年北京市生鮮電商産業發展報告》顯示,生鮮電商客單量快速增長, 2020年截至“雙十一”已經達到約8億單,北京市郊區城鎮線上生鮮消費滲透率高達30%。

張勤攤位旁,另一位果蔬店老闆鄭力(化名)也有同感,“天冷以後尤為明顯,網購的人更多了,我家的生意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二。”

上述《報告》還稱,2019年10月起的生鮮電商大促及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成為生鮮電商的復起契機,吸收和培養了一大批新用戶。

張勤和鄭力的店舖門面。新京報記者周思雅攝

海澱區一家果蔬店老闆李劍對這個時間節點感觸很深,他印象裏,店裏營業額開始下降正是在2019年底開始的,各大電商平臺拼價格,頻繁向用戶發放優惠券、推出大力度的下單滿減活動。

“有的商品賣價比進價還低啊。”他一時招架不住,也沒有實力衝入這場價格戰與電商爭奪顧客。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裏、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提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需嚴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 、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等九項規定。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九不得”的規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凈化市場環境和市場競爭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給社區團購降溫。

實體商家向電商取經自救

生意不好做是李劍並不意外的事,即便被一些同行們視作“洪水猛獸”的社區團購尚未在北京大範圍鋪開,生鮮平臺、主播帶貨、周邊新開業的同行店舖,“這都是競爭者”。

但80後的李劍很自信,覺得自己不必在“短處”較勁,“因為我有網際網路思維”。

社交平臺上,李劍有1.2萬粉絲,每天他會發一條自己拍攝、剪輯、包裝後的vlog,並專門抽時間與粉絲互動。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位於海澱區北三環皂君廟附近一處70平方米的臨街門臉房,周邊基本上都是老舊社區,李劍的果蔬店從外面看上去沒有特別之處。店內除了李劍自己經營的水果蔬菜區外,還有大約十多平方米的區域外租給他人經營肉類、早餐等。但在某社交平臺上,昵稱為“北漂小李”的李劍有1.2萬粉絲。

“哈嘍大家好,我是北漂小李,今天是週五,每週五我會在微信群裏徵集大家訂魚、肉、海鮮的消息,今天定貨明天七點就到了。”連續一年半的時間裏每天更新的一條視頻vlog,李劍會説很多“幹貨”,“今天用了什麼樣的引流方法”、“這段時間哪種水果最好賣”,他不問自答。

近一兩個月,他每日的銷售流水大致在6000元上下。同行眼裏,這樣的經營規模能達到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開店之初,李劍就注重社群的建立和維繫,到訪顧客掃碼進群,可以第一時間獲得新商品、折扣的資訊,也可以直接在群裏下單等著李劍送貨到府。

李劍也經常關注電商平臺如何引流、促銷,以此打開自己的經營思路。

為了維繫用戶,李劍每天都在群裏發紅包,手氣最佳者可以到店領取兩個蘋果或者一個香蕉之類的獎勵;週末在群裏接龍訂活魚,晚上7點後打折清庫存,把橘子打包搞薄利多銷活動。開店兩年多時間,李劍的微信群已經有三個,將近1500人,“都是附近一公里內的居民,只要把他們服務好,不愁沒有回頭客。”

李劍認為,想掙錢,傳統店舖也得向電商取經。

李劍有三個顧客微信群,總共將近1500人,每天他都會在群裏發紅包,手氣最佳者可來店內領取定量水果。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不可取代的實體菜店

鄭力也曾嘗試觸“電”借招,他曾在拼多多上低價批發過大蒜、姜,但收到的商品品質不好,和自己在批發市場親手挑來的相差甚遠。本想著賺個差價,沒料到顧客寧願每斤多花一塊錢買批發市場來的貨也不願退而求其次。

在李劍看來,顧客看重親手挑選産品的品質,這一點能讓實體門店和攤位不會輕易被取代,“買生鮮,品質第一位,價格是其次。手機上光看圖,摸不著聞不到,你心裏沒底。”李劍夜裏去新發地進貨,把挑水果的視頻發到顧客群裏,清早到貨後,他也拍圖發到群裏,希望顧客對自己的東西知根知底。

在今年7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有關北京生鮮電商的消費調查裏,5081名受訪者選擇網購生鮮商品最看重項目中,商品的品質、安全和價格位列前三。

品質是生鮮電商消費者最在意的點,也是問題所在。上述調查還顯示,受訪者網購生鮮商品時,遇到最突出的問題是商品不新鮮,佔比為28.12%。調查還進行了購物體驗,結果顯示,體驗人員在多個生鮮平臺上購買水果後出現腐爛、變質、磕碰等多種問題。

張萌説,每次網上下單,她都會有一個並不高的預期,“沒經自己手挑過,品質好是幸運,如果不怎麼樣也可以接受。”因此,即便每週數次電商採買,每到週末張萌還是會去一趟超市或者菜市場,“做一頓飯,其實是從購買食材開始的。”

週末,蔬菜市場門庭若市。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此外,新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超市、綜合市場的生鮮食品發現,除去一些品牌商品外,生鮮電商平臺上,蔬菜價格與線下門店對比並無價格優勢,而肉類産品基本都比超市、綜合市場肉類區價格高。

12月19日,在海澱區某大型綜合市場的肉類銷售區,五花肉的價格在每斤24到26元錢。同一天,記者查詢多個生鮮電商平臺,普通國産五花肉每斤價格在36到48元。

專家:多種社區業態並行是商業趨勢

張勤對未來悲觀,他不再看好果蔬生意,打算和家人商量著過完春節另謀出路。“一個月店租金四千多,現在辛苦一個月,本錢、攤位費都回不來。”

在李劍看來,市場本身就是殘酷的,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社區團購都是順應市場需要的出現。

下午四點,不少接孩子放學的老人光顧店內,李劍的果蔬店迎來人客流高峰。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中國食品(農産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是生鮮電商還是社區團購,與個體商販都屬於社區商業中的不同業態,並非相互排斥的關係,“即使社區團購在未來全面數字化了,也會有個體商販存在的發展空間,二者應該是相互融合發展的關係。”

在洪濤看來,北京現有的社區商業不足以滿足社區的需求,社區團購儘管在北京尚未發展起來,但進入北京市場是必然的。“根據不同社區打造不同特點的團購點,再結合數字化系統捕獲動態化的消費需求,能夠更便捷地為居民提供多樣的生鮮産品供給。”

洪濤認為,“社區團購只有在充分發展以後,才能真正做到服務的系統化。在促進消費的同時,也能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豐富城市的發展。”

李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不排斥做社區團購的團長。在社區團購的環境裏,“團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在自建的微信群裏發佈和推廣商品,為買家提供穩定的提貨點。團長除了要發佈産品,還承擔著維繫團內活躍度、為團員解答疑問、處理消費者投訴等責任。

“但實際上要想健康發展,社區團購需要規範的地方還很多。我現在的生鮮店經營類別是蔬菜、水果,但如果我想做團長,能否為團購平臺售賣的熟食、日用品等我營業執照範圍外的商品做提貨點,還是個問題。”李劍有擔憂,“未知的東西還很多。”

每週五,李劍會在群裏發一些魚、肉團購資訊,顧客接龍下單後於次日在店內提貨。新京報記者張靜姝攝

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發佈《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洪濤認為,“政府應該在促進社區團購業態發展的前提下,適當地加強監管。”

責任編輯:陳思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