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食品中國>綜合>

科學預判國際糧價走勢

發佈時間:2018-02-14 09:22:0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盛逖  |  責任編輯:陳思
放大縮小

       2018年國際糧食價格走勢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國內糧食價格與國際糧食價格的關聯性不斷增強。近兩年,國際糧價出現大幅波動,玉米、大豆、小麥等主要農産品價格均出現大漲大跌,對我國糧食安全産生重要影響。因此,科學預判2018年國際糧食價格走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影響國際糧食價格走勢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産成本、金融投機資本、供求情況,因此,可以從上述幾個角度預測2018年國際糧食價格走勢。

從生産成本角度來看。糧食生産成本中石油佔20%左右。2016年2月以來,國際油價出現了觸底大幅反彈態勢,截至2017年底,已從最低26.5美元/桶飆漲至60.51美元,漲幅高達118.3%。這將使得未來兩三年國際糧食生産成本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提高其盈虧平衡點。考慮生産成本因素上漲的影響,國際糧食價格繼續深跌的可能性不大,而中短期內大幅減少種植面積從而減産的可能性也較小。

金融投機資本分析。經過美聯儲幾輪量化寬鬆政策,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投機資本比2008年大幅增加。雖然,美聯儲已啟動縮表計劃,但其收縮規模和進程仍不明朗。而國際金融資金的大幅增加意味著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上買方實力快速增強,國際玉米和小麥價格跌破中後期低點可能性很小。現階段,國際黃金、原油市場等不景氣,投機資金急需合適的投資品種,提高資金收益率。國際糧食價格跌幅巨大,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投機資金就會涌入市場,拉升糧價,小麥、大豆和玉米近1年多來的走勢充分説明瞭這一點。

供求分析。糧食供給方面,國際穀物理事會(IGC)2017年5月份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世界玉米産量為10.26億噸,小麥産量為7.36億噸,美國農業部7月份則預測2017—2018年度世界大豆産量為3.4509億噸,均為歷史次高水準。由於糧食供給增幅大於需求,IGC的11月份報告把2017—2018年度世界穀物期末庫存量上調至4.96億噸,仍處於歷史次高水準,其中,小麥期末庫存預計為創歷史新高的2.49億噸,玉米期末庫存預計為2.07億噸。

糧食需求方面,雖然,近期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將一定程度上提高對生物燃料的需求,但總體上糧食的能源消費需求增幅並不大。同時,近年來全球人口增速不高,全球糧食消費需求也不會大幅增長。因此,2018年國際糧食供給超過需求的狀況將持續。

截至2018年初,國際油價已觸底飆升1倍多至65美元/桶。國際油價的上漲抬高了國際糧食的生産成本,如果存在生産成本虧損,發達國家將會逐步消減種植面積,發展中國家由於生産成本更高,也會減少産量,這都會限制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同時,國際油價2016年2月跌破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的低點,但玉米價格和大豆價格並沒有跌破,相對強勢。小麥雖然也跌破前期低點,但馬上暴漲接近50%。而截至2018年初,國際玉米、大豆、小麥價格跌幅仍很大,且較前期低點僅上漲不到15%,與國際油價1倍的漲幅相比,可以説補漲需求強烈。目前,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並逐漸增強。受其影響,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投機資金就會涌入市場,拉升國際糧價,造成大幅波動。但需要明確指出,國際糧食價格即使短期大幅上漲,也屬於反彈性質,不利影響因素消除後仍將向生産價格回歸。

總體預計,2018年,國際玉米、大豆、小麥價格均有較大可能出現脈衝式區間波動,其中,玉米為350—450美分/蒲式耳,大豆為950—1100美分/蒲式耳,小麥為420—520美分/蒲式耳。

多策並舉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鋻於2018年國際糧食價格調整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其可能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的影響,我國應該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早做準備。

第一,根據國內需求合理調控進口數量。此輪國際糧食價格調整係中期調整,調整期可能延長至2020年左右。在全球不發生較大自然災害的前提下,國際糧食價格不會發生趨勢性上漲,僅會是不利天氣因素帶來的脈衝式反彈,之後仍會向生産價格回歸。因此,進口糧食數量應該根據國內工業生産需求、消費需求、進口價格、海運費等因素綜合考慮,避免追高買入,節約進口資金,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同時,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套期保值時,也應持幣逢低買入,不應追高買入,避免虧損。

第二,適度放寬糧食安全與市場化生産的邊界域,有效緩解糧食“三高”的負面影響。當前,我國出現了糧食“三高”即高産量、高進口和高庫存相疊加的新情況,負面影響顯著,導致我國三大糧食市場價格都出現較大下降,其中玉米價格較去年下降20%以上,直接減少了農民收入。同時,糧食“三高”産生鉅額財政補貼支出,加重了財政負擔,也使得高價的國內糧食在國內市場上的流通比重下降。

糧食“三高”現象及其負面影響的産生,實質上是糧食安全與市場化生産的邊界劃分問題,説到底是糧食安全賬和經濟賬的平衡問題。如果安全賬大於經濟賬,就會出現“三高”問題,其核心是國內糧食價格過高,此時應該調整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提高糧食價格市場化水準。相反,如果安全賬小于經濟賬,容易出現低産量、高進口、低庫存現象,説明糧食安全存在風險隱患,此時應該降低糧食價格市場化水準,增加財政補貼。例如,綜合考慮人口數量、糧食需求量、糧食庫存、財政補貼支出、國際國內糧食市場價格、外匯儲備等因素,95%的糧食自給率要求在現階段是否可以適度放寬至93%-95%,然後評估放寬後的糧食安全水準,再採取相應措施。同時,繼續完善我國糧食支援和保護政策,加快建立對種糧戶利益保護的長效機制,更好地提升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第三,積極有序提高對外農業並購投資力度。借鑒日本、南韓等海外農業投資成功經驗,建議設立中國農業海外投資專項基金,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民營農業企業提供長期優惠低息貸款,支援其快速做大做強。同時,加快建設面向國內企業的對外農業投資綜合資訊服務平臺,減少審批程式。另外,綠地投資和跨國並購並舉,提高後者比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盛逖)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