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林業改革動態 福建省南平市創新推出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

來源:中國網 | 2024-07-11 14:48:38

2023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明確“鼓勵各地採取措施,引導農戶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支援小農戶通過多種形式聯合開展生産,推廣家庭聯合經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股份合作經營、農戶委託經營模式”。現將福建省南平市創新推出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的典型案例予以刊發,供各地學習借鑒。
基本背景

福建省南平市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素有“中國綠都”“綠色金庫”“南方林海”“中國竹鄉”等美譽,全市森林面積3113.2萬畝,佔福建省的23.7%。2003年以來,南平市圍繞“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積極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市累計確權面積2980萬畝,發放林權證68.46萬本,發證率99.01%,林權證到戶率97.2%,基本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但隨著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逐步向經濟相對發達的大城市遷徙,出現了農村“空心化”、林地無人經營的現象,造成森林撫育、採伐成本上升,森林病蟲害防治難度加大,林業機械化推廣難等問題。

為破解林業發展中的難題,推動實現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2018年開始,南平市緊扣“單家獨戶怎麼辦”這一難題,借鑒商業銀行做法,創新推出“森林生態銀行”“一村一平臺、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一縣一數庫”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搭建資源開發運營管理平臺,將分散的林業資源規模化整合、集約化經營,交由國有林場等專業化隊伍運營,讓林農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

主要做法

(一)“一村一平臺”,實現“分散變集中”。南平市在“森林生態銀行”與林農之間搭建村級森林資源運營平臺,把分散在單家獨戶的無林地、有林地“存入”運營平臺,由平臺整合打包成集中連片的資源包,依託國有林場的專業技術等優勢,實行規模化管理、專業化經營。通過平臺賦能、集中收儲和專業運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解決單家獨戶經營面臨的問題。

(二)“一戶一股權”,實現“林農變股民”。為讓林農對“綠水青山”心中有底數,南平市探索實行量化發放股權,並規定股權證可質押、可繼承,但不可流轉,防止林農將林地林木簡單“一賣了之”。村級森林資源運營平臺將無林地、有林地股份合作經營的保底收益總額度,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為每戶林農辦理股權證,林農手中的股權相當於存儲到“森林生態銀行”的固定“存款”,可按照合同約定獲得存儲“利息”。林農憑藉股權證,通過股份合作經營,可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三)“一年一分紅”,實現“資源變資金”。林業股份合作採取“保底收益、一年一分紅、主伐再分紅”的多次分紅模式,既解決了林業生産週期長、林農短期無收益的問題,又保障了林農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經測算,此形式的效益比林農個體經營提高了30%以上。順昌縣鄭坊鎮興源村將用於均山的集體林地交由縣“森林生態銀行”經營,産生的收益主要有:Ⅰ、Ⅱ類地一個輪伐期(30年)保底收益1800元/畝,採取逐年支付的辦法,每年支付60元/畝;Ⅲ、Ⅳ類地一個輪伐期(30年)保底收益1200元/畝,採取逐年支付的辦法,每年支付40元/畝。到主伐時,利潤超保底收益部分按權屬方和經營方3:7比例再分配。目前,該村已交付合作無林地(採伐跡地,Ⅰ類地)539畝,預計一個輪伐期可為村財增收29.1萬元。

(四)“一縣一數庫”,實現“青山變金山”。推動各縣(市、區)建設縣級林地林木資源資訊空間分析數據庫,實現森林資源的立地品質、林分狀況、資源權屬、林下空間和經營收益分析等關鍵資訊可查,為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林業提供資訊渠道。邵武市對符合發展林下經濟條件且有流轉意願的林下空間進行登記,建立林下空間資源數據庫,發佈林下空間資源資訊,引導各類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規模化流轉、經營林下空間。目前,邵武市已登記林下空間約5.5萬畝,流轉林下空間約3.6萬畝,帶動1500余戶林農就業增收。

工作成效

截至2024年3月底,“森林生態銀行”已推廣至南平市10個縣(市、區)和11個省屬國有林場,共涉及126個鄉鎮(街道)471個村的6.15萬戶林農,合作面積達15.46萬畝。“森林生態銀行”運作以來,經營區內森林蓄積量提高35%,集約經營産生的收益提高30-50%。“森林生態銀行”做法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典型案例》,被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南平市林業局)

推薦閱讀
寧德市自然資源局部署測繪行業暑期高溫天氣期間安全防範工作
泉州市豐澤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情況視察調研活動
發揮人大作用 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福建寧德:“保真”補充耕地,築牢耕地保護根基
《邵武市1:1萬地質災害風險風險調查評價項目》成果報告獲評優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