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河市鄉宴之約:重拾民間美味

來源:中國網 | 2024-06-09 10:46:20

端午節,泉州民間稱之為“五月節”,這裡既保留了中原地區的傳統習俗,又孕育了富有特色的風情風貌。隨著時代的發展,鄉鎮也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但那份濃濃的鄉情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依然存在。6月8日上午,在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白洋村,一場和端午節有關的“鄉宴之約”活動在這裡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中共泉州市委文明辦、中共洛江區委文明辦、中共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委員會、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人民政府指導,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白洋村民委員會主辦,洛江區華優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承辦,河市鎮紀委監察組、河市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河市鎮綜合文化站協辦。

image.png

俞家棍表演

image.png

泉州講古

image.png

敦煌舞表演

活動由泉州講古、俞家棍、南音、歌舞表演等極具閩南特色的精彩演出拉開序幕,“鄉宴”活動旨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閩南鄉村的文化、美食、人情緊密相連,讓人們感受到鄉村的質樸與溫暖。這不僅是一場味覺的盛宴,更是對鄉村生活方式的一種展示和傳承,讓人們感受到鄉村的質樸與溫暖,也看到鄉村發展的巨大潛力。

image.png

現場包粽子

“粽”有萬般味,香飄越千年。端午時節包粽子、吃粽子是大江南北共有的習俗,小小的粽子蘊含了大大的家國情懷。悠悠棕香,承載千年傳統,“鄉宴”活動的現場,自然少不了包粽子這一極具文化內涵的傳統活動。無論男女老少,親手挑選優質的食材,用靈巧的雙手包裹出了形態各異的粽子,感受糯米的軟糯與粽葉的清香相互交融,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對傳統技藝的尊重與傳承。包粽子,不僅是一次手工製作,更是一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追尋與感悟。

image.png

鄉宴現場

image.png

鄉宴現場

時間來到中午,“鄉宴”活動的重頭戲——長桌宴正式上演:閩南鹼粽、閩南碗糕、閩南芋圓、五香卷、閩南炸棗、閩南松糕等富有閩南特色的各式美食陸續上桌。幾百年來,每逢豐收節、婚禮亦或是重大節日,人們都會聚在一起用宴席來慶賀、銘記,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長桌宴。長桌宴的餐桌由多張長桌拼接而成,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幾十米長,桌上鋪滿了色彩斑斕的美食,宛如一幅美食畫卷。長桌宴一擺,百家成一家,準備長桌宴是個大工程,需要全村人共同參與,每家每戶貢獻自己拿手的菜肴,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是濃濃的鄰里情。赴宴的家人們歡聚一堂,邊吃邊聊,歡聲笑語不斷,席間繚繞的不止情誼,還有質樸鄉情文化的傳遞。

image.png

插艾草

活動現場,端午扇製作、插艾草、泥田抓鴨等趣味活動相繼舉行,華優自然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還給現場來賓講解了糧食發展的過程以及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image.png

華優自然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在給現場來賓講解糧食安全

中國是以農立國的農本國家,也重視禮法文化,周朝實行的鄉宴之禮便是禮法文化的具體貫徹,鄉宴之禮輾轉相承,在基層起到了明禮儀、宣教化、彰良善、移風俗的積極作用。行鄉宴之禮,珍饈美饌,鋪陳呈現,宴聚情誼,融匯思想,“鄉宴”不僅僅是一場活動,還蘊含著人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它是一種鄉村生活的傳承,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更是調動鄉村維持自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力量。(林傑 何書宜)

推薦閱讀
《中國泉州南音整合》(續樂譜編)首發儀式在泉州舉行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德化縣國寶鄉佛嶺村:以旅興農 文旅融合
福清的文藝新地標 打造市民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福建晉江:“暢行工程”再升級,機場網約車無憂換乘YYDS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鳳棲梧林 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