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樓區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速寫

來源:福州日報 | 2024-04-16 16:25:58

4月14日上午,數百名歷史文化愛好者和市民遊客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見證了一件要事——福州鼓樓在全市率先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時隔10多年再次開啟的文物普查行動,查什麼、怎麼查?這些不僅和文物工作者有關,也和我們息息相關。

重啟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更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保護與傳承,首先要摸清家底。

鼓樓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至今已有2226年曆史,全區保存有各級不可移動文物343個點,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6處。

從華林寺到開元寺,從三山兩塔到三坊七巷,轄區鼓屏路、八一七北路始終是福州的中軸線,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資訊。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距今已16年,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家對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理念也不斷提升。”鼓樓區文體旅局局長朱嘉希表示,重啟普查,可以全面掌握轄區各級各類不可移動文物資訊數據,明確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佈、價值特徵和保存情況,為精細化、科學化制定文物保護利用政策制度提供依據和支撐。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分階段進行,將持續至2026年6月。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黨支部書記、隊長戴暉介紹,將對已認定、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同時調查、認定、登記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內容主要包括普查對象名稱、空間位置、保護級別、文物類別、年代、權屬、使用情況、保存狀況等。此外,普查工作將進一步加強文博人才隊伍的培養。

集結

在坊巷間尋跡,要如何推進?

文物普查的對象多、範圍廣、時間長、難度大,是一項浩繁的系統工程、社會工程,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

鼓樓區是福州城垣發源地和中心城區,文物古跡眾多,涉及古建築、摩崖題刻、古墓葬、古橋、古井、古城墻等多種類別,存在量大、點多、面廣的特點。

朱嘉希介紹,根據前期省、市政府工作部署,鼓樓區成立了福州市鼓樓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選派業務骨幹參與文物普查工作,組建起普查隊伍。

除了派普查隊伍代表參加省、市文物部門開展的文物普查培訓外,後續鼓樓區普查辦也將組織普查培訓,讓每一名普查隊員都能明確普查的範圍、內容、標準、技術路線等,切實提高普查人員的業務水準。

14日,省、市、區領導和文物保護專家共同為普查小分隊授旗,象徵著文物普查工作的正式開始。“這一刻,每一名參與者都深感責任重大,要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橋梁,共同推動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開展。”于山社區黨委書記陳婷説。

“文物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們在為它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愛護它們、呵護它們……”作為文物普查員代表,陳婷在現場宣讀倡議書,呼籲廣大群眾自覺愛護文物,保護文物古跡,積極參與和支援文物普查工作,發現破壞國家文物行為時主動報告情況。

創新

文脈傳承,于斯為盛。第四次文物普查,將按照新時代加強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的要求,採取一系列新舉措。

與過去相比,這次普查將古代文物下限延長至清代,文物的內涵也更加豐富,文物類別細化擴展為63項,且首次明確將文化景觀納入普查對象。

鼓樓還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和數據庫,引入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對摩崖題刻等野外文物進行資訊採集和管理;打造鼓樓區文物分佈數字地圖,與資源規劃、建設等部門實現資訊資源共用,不斷健全文物保護前置審核機制。

在探索創新文物建築守護認領的保護模式方面,鼓樓已經組建了全市首支文物保護志願服務總隊,招募志願者200余人。結合文物保護志願者工作,“聽鼓樓·説古厝”宣講活動品牌持續打造,並通過專題講座和實地講解不斷吸納文物志願者,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普查工作。

“普查不僅能全面摸清家底,更是對我們文化遺産的一次全面‘體檢’。這不僅有助於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也提升了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歷史責任感。”三坊七巷社區文物志願者周望南説,期待通過這次普查,讓更多未被發現的歷史瑰寶重見天日。

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既是新時代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要求。鼓樓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普查為抓手,進一步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守牢安全底線,提高調查品質,確保普查進度,完善管理機制,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推薦閱讀
暑假去哪兒打卡?“夏”一站,泉州洛江虹山鄉
文旅微短劇《簪花女王》在泉州豐澤開機
泉州旅遊協會商品分會第四屆會員大會暨換屆會議成功舉辦
寧德七都:“畬藥+旅遊”融合發力 點亮北山的“詩與遠方”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洛江區羅溪鎮:培育“三色”融合新業態 激發文旅發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