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是重要的時代課題。印刷業在推動文化繁榮、服務經濟發展和建設文化強國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福建省文化産業的主力軍。福建省2022年實現印刷工業總産值851億元,位居全國第五位。由福建省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福見‘福’文化 激發印刷活力”主題系列報道,探索印刷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路,展現福建印刷先進文化成果,推動印刷業高品質發展。
鴻博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黎紅雷
中國彩票概念第一股、中國安全印務行業領軍企業、總市值超165億元。這是鴻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博股份)的一連串閃亮標簽。1999年,鴻博股份以印刷業務起家,2008年即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如今,已擁有福建福州、江蘇無錫、四川瀘州、重慶、北京五大數字化印刷基地,業務範疇涵蓋彩票印製、安全印務、智慧包裝、數字彩印、智慧彩票等。
數字化轉型 走綠色印刷發展之路
“在數字經濟時代,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得進行生産能力的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打破傳統業務的單一性,實現全産業鏈的轉型升級。”
自上市以來,鴻博股份由單一安全印務發展為多種業務協同發展,完成了全國戰略佈局。鴻博股份總裁黎紅雷表示,公司在提升企業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積極踐行“綠色印刷”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硬準則”。
鴻博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歷來重視節能環保、綠色印刷等方面的工作,在國內印刷企業中一直走在前列。”黎紅雷説,2012年,早在印刷行業推行綠色印刷之初,鴻博股份便提前佈局,成立工作小組,全力推進綠色認證準備工作;組織參加相關培訓(論壇)會議,及時掌握綠色認證動態;面向全員開展綠色印刷相關知識宣傳培訓。截止目前,集團總部及兩家子公司已取得中國環境標誌認證證書。
AI技術賦能 加快智慧印刷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是我國印刷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黎紅雷介紹,鴻博股份始終以科技創新為重心,通過研發新産品、新技術、新彩種,開發了包括UV環保熱敏彩票預製票、新型RFID銀行存單、數字噴墨産品、遠端打樣等獨有産品或專利産品。
鴻博股份部分産品展示
此外,鴻博股份還通過收購和定增,使公司産品實現從單一産品印刷到技術服務解決方案全覆蓋。從單一彩票印製到彩票玩法設計、平臺搭建、系統開發,從包裝印刷到高檔包裝産品防偽,都實現了由單一産品提供商向方案解決以及服務提供商的轉變。
在國家“東數西算”的政策背景下,鴻博股份預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算力等資源將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于2022年8月在北京投建AI創新賦能中心,配置全球先進的邊緣計算晶片、高速存儲系統、渲染軟體,引入行業專業人才,為客戶提供一流的AI整合服務。
黎紅雷表示,企業發展至今,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軟體著作權91項,商標50項,作品登記24項,外觀專利2項。先後被評為中國印刷複製示範企業、中國綠色印刷工程示範單位、中國印刷行業AAA信用等級企業等。所研發的物聯網項目被列入國家863科技計劃;屢獲商業票據、有價證券防偽印刷領域“中華印製大獎”;“票證防偽技術整合與應用”獲得第三屆中國防偽行業協會防偽科技獎。
勇擔社會責任 點亮殘疾人就業夢想
社會是企業發展的舞臺。在黎紅雷看來,唯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企業自成立之日起,就面向廣大殘疾人敞開就業大門,24年如一日,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黎紅雷表示,鴻博股份自覺將履行社會責任植入企業發展基因之中,積極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目前在職的殘疾人有100多名,佔總部員工人數的38%,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殘疾人已在公司就業超過5年。
在鴻博股份的各個崗位上,都活躍著殘疾人的身影。在這個龐大的印刷隊伍中,他們有的是技術骨幹,有的是包裝能手,有的是財務會計。這裡,儼然成為了他們實現自我、奉獻社會的閃耀舞臺。
鴻博助殘事業發展基金會舉辦六一愛心活動
2017年7月,鴻博股份捐助200萬元發起成立了“鴻博助殘事業發展基金會”,將企業扶殘助殘事業推向新高峰。黎紅雷介紹,目前該基金會已定向幫扶有困難的殘疾員工381人次,全力保障殘疾員工“困難有人幫、生活有尊嚴”。企業先後被國務院、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中殘聯等授予“全國先進殘疾人之家”“全國志願助殘示範基地”稱號,並被評為“福建省十佳殘疾人就業示範基地”“福州市和諧企業”。
義利並舉,務實創新。黎紅雷表示,未來,鴻博股份將繼續以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模式來提升企業核心竟爭力,創建可持續發展、有社會責任的現代化綜合型企業集團。在AI 算力領域,圍繞通用型人工智慧(AGI)産業,通過加快博搏雲(BOB Cloud)研發作為發展自主生態的平臺工具,夯實助力客戶發展進度的數據服務、模型服務、客戶産品商業化落地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為一體的AGI全棧解決方案,打造自主可控的AI生態鏈。(張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