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首屆“見·盞”尋美建盞釉面晶體微觀大賽頒獎儀式在南平市大劇院隆重舉行。面向全社會徵集的500個作品通過初賽、復賽、決賽多輪專家評審及特邀小評委投票,最終評審出10件十佳作品和20件優秀作品。獲評的十佳作品中有5件均出自非物質文化遺産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龍。
首屆“見·盞”尋美建盞釉面晶體微觀大賽頒獎現場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建盞作為工藝品,追求的不是産品和數量,而是産品的精細與獨到。”蔡龍,一個土生土長的建陽人,從小以盞為伴,書寫著自己的“盞”上人生。
建盞是土與火窯變的藝術,是燒盞人刻苦鑽研的智慧結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魅力,因其釉面變化萬千,看似一直普通尋常的建盞,在微觀下,又是一個令人驚嘆的視覺盛宴。
建盞釉面晶體微觀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前燒制的建盞都是油滴,類似雪花,也曾叫做雪花粒,後來在研發過程中,把花色拉長,一個成品盞放在眼前,花色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像一朵綻開的菊花。”蔡龍做過平面設計,有很強的美學功底,他愛人也是學美術出身,兩個人對藝術作品都有獨到的見解,做建盞就顯得得心應手了。
2016年,蔡龍在一次燒盞中,因為延誤了兩個小時,而就是這兩個小時的誤差,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菊花,有牡丹,各種花色呈現出來,結晶體清晰乾淨,花色飽滿,花朵立體性強。”蔡龍把菊花盞改成了“百花盞”,其花色效果更完整,更突顯獨家優勢,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近幾年,蔡龍也把精力專注在百花盞的燒制技藝中,用專注的精神,創作更有把玩性的作品。
提起建盞燒制的要求,蔡龍肯定地表示,自己燒制的百花盞出廠的標準很高,不可批量生産,只能是少量的的燒制,任何一個小針眼或者跳釉了,甚至沒有任何瑕疵,只要花色不滿意的盞都不流入市場,他希望每一隻作品出去都能讓人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産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龍專心修胚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蔡龍和他的徒弟們燒制創作的建盞,微觀下的釉面結晶所展現出來的畫面,時而如泛著漣漪的清波,時而如波紋滾滾的巨浪。在建盞中,絢麗有絢麗的美,樸素有樸素的雅,每一種都是獨一無二的色彩。斑紋萬彩絢麗,每一件作品在五十倍的顯微鏡下,都會呈現出不同於肉眼所見的“器象萬虹”的花花世界。
近幾年來,建陽區對建窯建盞産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援,使建窯建盞産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區財政每年預算1000萬作為建盞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建盞産業發展壯大。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政策支援,連續四年爭取上級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350萬元,扶持建盞産業發展。通過拓展建盞與旅遊、建盞與茶葉、建盞與文化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精心組織實施“標準、品牌、電商”三大戰略,促進創新資源不斷聚焦,推進産業升級。
建陽區著力推進文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建盞發源地的優勢,突出“大建盞與大文化”融合聯動發展的産業格局,深入挖掘建盞産業潛力。投資1.5億元建設建盞文化創意園,建設建盞商業街、遊客服務中心、建盞展示廳、DIY創客中心等,著力打造成集觀光體閒、娛樂體驗、科普教學、工藝展示為一體的文化創意園。鼓勵扶持白茶布建盞企業通過改造提升舊廠房,打造一批可供遊客觀光的工廠。(江蘇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