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紅色記憶——南陽行

來源:中國網海峽頻道 | 2021-04-13 09:29:46

自1936年底陳亨源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奉命回鄉宣傳抗日救亡、建立革命基點開始,福州市長樂區江田鎮南陽村的革命活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這裡蘊積著優秀的革命傳統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一度成為我省抗日隱蔽根據地的中心,南方革命的重要戰略支點,經歷漫長的戰爭歲月的洗禮,這裡始終紅旗不倒。

斗轉星移,戰鬥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革命先輩的事跡和名字仍被人們用各種形式追尋、銘記。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紅色基地,讀紅色故事,探紅色基因。

圖片1.png

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

南陽村西隅,山水環繞下,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莊嚴肅穆,站在紀念碑前往山下看去,一座座民居錯落有致分佈。

圖片2.png

南陽紅色遺址景點主要由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史跡陳列館、陳亨源故居、長樂革命史館、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革命烈士紀念長廊、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舊址等組成。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融革命鬥爭歷史和山水風光于一體,包括主雕、浮雕、門牌等主體建築以及廣場、停車場、園林綠化等配套設施。

圖片3.png

園名由時任閩中地委委員、解放後任省氣象局局長、省顧委常委黃扆禹同志題寫,“南陽魂”石刻由時任閩中地委委員、解放後任省政協副主席許集美同志題寫。紀念園入口建有門牌和《前仆後繼》主題浮雕。門牌以楓葉紅花崗石為材料,紅旗造型,長6米、寬0.8米、高3.1米,蘊意為革命烈士在黨的指引下奮勇向前;浮雕《前仆後繼》以銹石花崗石為材料,長6米、寬0.5米、高2.2米,表現革命者前仆後繼、曆盡艱險、浴血奮戰,換取革命勝利的悲壯氣勢和豪邁情懷。通往紀念園主雕的臺階共有160級,象徵著革命戰爭年代曾有160名閩中游擊隊隊員在這裡堅守戰鬥。

圖片4.png

拾級而上,便可見到長15.8米、寬6.8米、高7.3米的主雕《浩氣長存》,整個雕塑把圓雕、浮雕和線刻融為一體,在整體上體現氣勢、在巍然中體現涌動、在歷史感中透射堅實。

圖片5.png

主雕的人物形象有領導者、革命戰士和群眾,以胸像造型為主,輔以局部的浮雕處理,外形處理近似山石,表現了革命烈士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主雕背面鐫刻著紀念園記和革命烈士英名錄,長樂地下黨烈士,可考者凡六十余人,其英名勳業,經天緯地,千古流芳。

陳亨源故居

走出紀念園,步行數步,是陳亨源故居。陳亨源是福州市長樂區江田鎮南陽村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閩中地區黨組織及其武裝力量卓越的領導人,歷任中共長樂工委書記、福長平縣委書記、閩中特委委員兼福清中心縣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遊擊縱隊閩中支隊副司令員兼長樂縣委書記等職,解放後首任閩侯專員公署專員。

圖片6.png

出身貧苦,少有大志,白天隨父挑販營生,夜晚則投鄉塾苦讀。後考入長樂培青中學,旋因生計所迫輟學,打雜學醫。其間報讀上海、浙江兩地高等醫科院校函授,不久掛牌行醫,亦矢志不渝追求革命。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即變賣診所,充作黨的活動經費,投身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9年創建南陽村黨支部,接著又創建七社等黨支部,發動農運、發展黨員,並將南陽辟為我閩中地下黨隱蔽根據地,為中共福建省委遷址南陽奠定了基礎。

1941年,閩海第一次淪陷,陳亨源即在長樂、福清一帶組建抗日遊擊隊,率隊轉戰閩中沿海,成為我黨閩中抗日武裝主力,令敵偽聞風喪膽。著名的瑯尾港伏擊戰,擊斃日軍守備司令中島中佐等42人,而遊擊隊無一傷亡,震動海內外。

圖片7.png

陳亨源故居是一棟兩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方型西洋建築風格,館內完整保留著當時革命先輩用過的辦公桌、椅、床等物品,以及先輩的珍貴照片、生平事跡、文史資料等。

圖片8.png

早年,陳亨源兄弟四每人平均居於此。1938年後,故居成為閩中黨組織及其武裝隊伍活動據點。1944年8月至次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遷址南陽,故居亦為省委機關駐點之一,樓上東廂第一間即為省委書記曾鏡冰臥室,第三間為省委電臺及機要室所在。

圖片9.png

中共福建省委及閩中地委領導人諸如左豐美、蘇華、黃扆禹、黃國璋、許集美等均在故居內居住或活動過。故居現辟為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史跡展廳,成為聞名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史跡陳列館

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史跡陳列館,該館內面積約400平方米,前身為南陽村陳氏祖廳,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為省委武裝部隊駐房。

圖片10.png

圖片11.png

1991年由長樂縣人民政府撥款辟為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史跡陳列館,大廳前題為“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館內展陳分為“省委南遷前的革命鬥爭史跡”“中共福建省委在南陽”以及“省委轉移與愛國遊擊戰爭的開展”三部分內容,以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讓我們看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在南陽山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圖片12.png

長樂革命史館

長樂革命史館,該館佔地面積28畝,含革命史館及停車場、公廁、小廣場、綠化等配套,主體建築面積約385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20平方米,總投資約400多萬元。2005年9月動工興建,2006年建成。

圖片13.png

革命史館展陳內容分為列強入侵、染指長樂;五四運動、喚起民眾;秘密建黨、星火燎原;抗日救亡、勿忘國恥;自衛遊擊、建立政權等五個單元,集中展示了從1840年至1949年中國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發生在長樂大地上的革命事件及相關人物。

圖片14.png

展廳通過壯美的史詩畫卷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歷史再現了長樂革命先驅、仁人志士,為人民自由、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光輝業績,謳歌一代又一代吳航兒女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革命精神。

革命烈士紀念長廊

革命烈士紀念長廊,位於村南面的一個小山坡上,坡下是湖,正對面是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東面由小橋和村中民居相連。

圖片15.png

長廊的開始是一段彎曲的廊,喻意革命前輩在革命發展初期的曲折。長廊的中部由一個弧形長廊組成,象徵著經過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革命事業在不斷壯大,最終取得勝利。第三部分由直廊組成,象徵革命勝利後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事業在筆直的大道上不斷前進。整個長廊和周圍的植物配景塑造出一枚黨徽的圖形。長廊的柱子和墻壁上挂滿先輩們艱苦鬥爭的壁畫,讓參觀者在閱讀中與革命先輩們在思想上進行交流,接受熏陶。

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舊址

位於九澗山(又稱南陽山)的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舊址,最高海拔525.1米,由下至上岩洞奇妙、地形複雜,四通八達、曲徑通幽,景致與閩東太姥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小太姥”之美譽。山上的九坑洞,因有九條相通的石洞群而得名,九條石洞,洞洞相通,坑坑相連,洞裏有水源,可住人,是打遊擊的最佳場所。

1944年10月,省委機關遷入南陽後,為具體部署沿海抗日鬥爭,擴大中共的政治影響,組建“福建人民抗日遊擊隊閩中司令部”,黃國璋任司令員兼政委,陳亨源任副司令員,林汝楠任政治部主任,以九澗山為司令部駐地,開展一系列抗日反頑、繳槍籌款行動。

圖片16.png

當年閩中游擊隊司令部便隱藏在山裏的坑坑洞洞中,中共福建省委、閩中特委領導人曾鏡冰、左豐美、蘇華、程式、黃扆禹、許集美等都曾在此度過崢嶸歲月,留下許多革命足跡。入山處寬敞平緩草場便是遊擊隊訓練場,山上的洞窟就是營地,洞口設崗哨,裏面有營房、伙房,最大的洞窟可容納幾十人,是作戰指揮室,後面有一個不顯眼的小洞口,從這個洞口出去就是一條小道,小道穿過一條30多米的“一線天”,順著岩縫蜿延向前,可以通到山頂,而山頂的一座石窟就是當年中共福建省委電臺所在地。當年,敵人曾多次派重兵圍剿,但因九洞相通,易守易藏,不曾被敵人攻陷過一次。而今的當地人則感嘆“撼山易,撼九坑洞難!”。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先後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州市社科普及基地等,集黨性教育、紅色旅遊于一體,既展示黨的發展歷史和革命先烈事跡,又突出黨建特色和紅色旅遊文化內涵,使愛國行動更接地氣、更有實效,煥發出新的更大生機。(陳佳雯)

推薦閱讀
共襄偉業“新聯”“盟” 翰墨丹心譜華章
國網平潭供電公司:舉辦2024年“安康杯”生産知識競賽
南平浦城縣自然資源局開展耕保業務培訓
國網政和縣供電公司:迎峰度夏穩供電 熱忱守護炎夏安
國網永安市供電公司:新裝備新技術助保供 電網迎峰度夏“底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