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安邦,興水利民。南平市建陽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河湖長制跨區域協作治水新做法,交出了“巡河交水”的“建陽答卷”。2024年,建陽區委改革辦選送的案例《創新探索“巡河交水”工作機制》在第七屆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徵集評選活動中榮獲百優案例。
何為“巡河交水”?簡言之,就是優化提升河湖管護水準,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任一盤棋”的聯動治水新格局。
從麻陽溪流域出發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節水護水的理念,在建陽早已深入人心。走進麻沙鎮杜潭村,這個“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上的小村落,藍天碧水、遊園走廊、盤山公路、鮮花朵朵,好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杜潭生態堰壩 (吳大灼 攝)
2021年,建陽區委、區政府就認真做好“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這一大文章。“環帶”試卷題量大,內容多,“水”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建陽區歷經兩年調研、論證、實踐,提交了“答卷”——巡河交水。
“治水”之路何以選在杜潭?為什麼從麻陽溪出發?
建陽境內有南浦溪、崇陽溪和麻陽溪三條流域,唯有麻陽溪在建陽境內,是建陽名副其實的母親河。杜潭村資源稟賦良好,上承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區,下接物阜民豐、人傑地靈的西部廣闊腹地,具有很強示範輻射作用。
麻陽溪境內流域全長136公里,這裡人文淵藪,人才之廣,自古皆然。源頭的黃坑鎮是宋代理學家朱熹長眠地;順流而下,有書坊、麻沙“圖書之府”的建本文化,麻沙的“蔡氏九儒”等文化遺存;流經莒口,有被譽為“中國古代大學城”的“福建省禪宗發源之地——聖跡寺”“朱子第一書院——寒泉精舍”等;進得考亭,這裡有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講學之地——考亭書院,朱熹與蔡元定、黃幹、劉爚、葉味道等門生創立著名的考亭學派。可以説,麻陽溪的“流脈”,就是中國理學和閩學的“文脈”。
鍵入“巡河交水”拼音的首個字母,螢幕上跳出的是“懸壺濟世”的成語,暗合道妙,異曲同工。“巡河交水”也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的需求。
“巡河交水”制度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該創新做法榮獲生態環境部2023年度生態環境領域激勵表揚城市典型經驗做法通報表揚,同時被水利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簡報推介。
2024年9月22日,農曆“秋分”。這一天,一場由建陽區舉辦的以“樂運動、享豐收”、喜迎省旅發大會、喜慶新中國成立75週年為主題的系列賽事,在麻沙鎮杜潭村拉開序幕。福建省全民健身百村行(建陽杜潭站)農民趣味運動會、建陽區首屆農民豐收節、全國奇石爭霸賽、工會系統運動會、“土特産”展銷會、“一鄉一味”小吃薈、“何以最杜潭”抖音爭霸賽、“我為杜潭+系列活動”、巾幗村播帶你慶豐收等十多個帶著鄉土味的活動精彩亮相。
一年間,杜潭這個小山村就辦了5場這樣的活動,十幾萬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應聲而入、紛至遝來。“大家奔著它的土氣、衝著它的靈氣、念著它的福氣而來。”建陽區委常委、區總工會主席、區創新工作機制專班常務副班長連成光如是説。
山圍八面綠,水繞兩江清
綠色是建陽自帶的底色,生態是建陽最大的優勢。如今漫步建陽西部,一幅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長卷徐徐展開。
建陽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治水”決心堅定不移。黃坑鎮排查並整改水質污染源15處,拆除桂林村養鰻場廠房和污水管網、修復集鎮污水管網3公里。麻沙境內一家養鰻廠污水排放超標,環保部門加強對企業尾水排放管理,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對尾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既保障了企業“生存”,又確保了達標排放。2024年3月水質檢測,全鎮24個村級交接斷面有11個是I類水、13個是Ⅱ類水,與去年8月對比,I類水斷面增加5個,全域達到Ⅱ類水及以上,實現優質水目標。
麻陽溪因何而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建陽區將水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利用、産業發展、城市經營、全域旅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結合起來,沿線鄉村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水美經濟”持續推進,“水美城市”生機盎然。
“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貫通了治水理念,疏通了治水思路,打通了治水堵點,暢通了全域治理的經絡。”建陽區水利局局長翁建義深有體會。
2023年3月13日,建陽區人民政府下發《“護河凈水治亂”實施方案》,是“河長制”實施以來,對責任的延伸、內容的擴展、體系的豐富、理念的傳導、管理的創新,也是建陽區“巡河交水”創新的行動宣言。
2023年8月15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深入到建陽區麻陽溪流域的麻沙鎮杜潭段巡河,對建陽開展百村巡河交水聯合行動的做法表示肯定。
“巡河交水”的最大優勢在於突破了地域管轄的“邊界”,打破了行政管轄的壁壘,強調的是一盤棋、一體化、所有、一把手、一條心,這“五個一”是手段的創新,更是思想的嬗變。
“巡河交水”就是通過上下游鄉鎮聯合巡河、交接工作清單、聯動治水的方式,逐步實現鄉鄉“交水”、村村“交水”,推廣“綠水維護補償”、生態領域聯合執法工作做法,形成了“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任一盤棋”的聯動治水新格局。
2023年8月22號,建陽區舉行麻陽溪流域百村護河交水聯合行動啟動儀式,率先開展村與村之間巡河交水。
百村護河交水行動啟動儀式 (黃瓊瓊 攝)
“厚植高品質發展生態底色,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建立健全分段分級河長制工作體系,縱深推進河湖‘四亂’問題整治,水環境明顯提升。”這是建陽區委書記謝啟龍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全區人民作出的莊重承諾。
這一天,麻陽溪流域的黃坑鎮、麻沙鎮、書坊鄉、莒口鎮、潭城街道、寶山街道六個鄉鎮(街道)依次交接了水質斷面清單;65個村依次交接了水質斷面清單;麻陽溪流域鄉鎮(街道)簽訂上下游左右岸聯動治水協作框架協議,在全省率先開啟了村與村之間巡河交水的“先河”。
這是“心與心”的交流,“實打實”的交底,“面對面”的交接。
“這次‘交水’,移交了書坊鄉河流數據、工作任務、問題臺賬,既交了‘家底’,又曬了‘舊賬’,確保了我們前後任的‘無縫對接’,可以讓我的‘接力’跑得更順暢。”書坊鄉黨委原書記、現任建陽區發科局局長暨雄青説。
“百村護河交水行動”,直面的是流域跨界問題難解決、資訊數據難共用、河流水質難提升的“頑癥”;解決的是通過開展村與村之間巡河交水,把河湖長制工作責任壓實到“神經末梢”,措施落實到“最後一米”;構建的是“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任”跨區域跨流域協作;期許的是加快構建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的聯防聯控、區域共治良好局面。
有建陽區委、區政府“治水”的鮮明態度,建陽各級河湖長定期開展集中巡河護河行動,完成所轄流域內“三單”落實,即斷面水質情況、涉河問題清單、督導落實清單,並召開聯席會議,總結交流水質提升、執行效率、問題整治等經驗成效。同時,各級河長離任時還需履行交水工作制,交接河湖水質清單、問題清單,確保工作交接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建陽區河長辦工作人員在崇陽溪巡河 (建陽區融媒體 供圖)
“衡量一個地方生態好壞的最重要一個指標,就是水質的好壞,它是晴雨錶。”建陽區水利局局長翁建義説。
依託“流域河(湖)長制”改革,實現河(湖)長治河由線到面、由個體到抱團、由鄉鎮單治到流域共治模式轉化,治水模式更加科學化無疑是建陽區“治水法寶”。
“巡河交水”制度,創新性完善了“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任”跨區域跨流域協作,進一步加快構建了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的聯防聯控、區域共治,全力推進河湖治理現代化,實現河湖生態的持續優化。2024年全區5個國、省控斷面,14個鄉鎮斷面I-Ⅱ類水比例達到100%,同比上升31.6個百分點。
“麻沙鎮深化河湖長制,把鄉鎮斷面水質管理延伸至村與村交水管控,把責任壓到‘神經末梢’,措施落實到‘最後一米’,該創新舉措很有成效,值得各地河長辦學習借鑒。”2023年12月29日,福建省水利廳黨組書記陳水樹在一份經驗材料上作了批註。
創新源於灼見,實踐方得真知。建陽區在推進“巡河交水”工作中,從細化任務、實化措施,優化服務、強化監督入手,總結提煉力推“一村一單元”,力抓“一月一監測”,力保“一季一提升”,力爭“一年一改善”的“四個一”,將目前做什麼?目的為什麼?目標是什麼?解讀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為有源頭活水來
2024年國慶“黃金周”,黃坑鎮“響鼓水世界”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登臨觀景臺、入駐小竹寮、共用茶空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盡享回歸自然的輕鬆舒適。
豈止是響鼓,杜潭的“扭秧歌”,書坊的“小人書”,莒口的“祭禪宗”,考亭的“夢華錄”……當“活水”邂逅優秀傳統文化,河暢、水清、岸綠的麻陽溪兩岸儼然成為旅遊好去處,網紅打卡點。
麻陽溪仙牛灣 (梁勇 攝)
窺一斑可見全豹。用一組工作動態來見證建陽區立足戰略全局、運用系統工程,創造性開展“治水”的運動軌跡和呈現的時代答卷:
——2019年以來,《建陽城區生活污水整治管控工作方案》《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等方案,通過堅持對入河排污口的一季度一監測,動態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情況。
——2021年,《水環境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在水源地規範化整治、流域綜合治理、城鄉污水收集處理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
——2021年,為了破解“九龍治水”困局,依託專業技術力量啟動水源地規範化整治任務,積極探索供排污一體化改革,以全新治理模式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從根源上、體制上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截至2022年底,2個市級、26個鄉鎮級、189個村級水源全部完成勘界定標及圍網建設。定期開展流域污染源全面精準排查,建立問題清單,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並重,聚焦水質較差、群眾關切的小流域斷面等存在的問題開展整治,鞏固小流域整治成效。
——通過智慧河湖管理平臺監控,開展百村巡河交水工作、推動企業從“旁觀治水”向“責任治水”,形成全社會共護水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以崇陽溪、麻陽溪流域為重點,積極謀劃、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目前,在建的水生態系統治理項目覆蓋建陽城區及多個鄉鎮,各責任單位按照“三化五定”閉環管理落實工作要求,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確保高標準,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積極探索EOD模式,做優與建陽生態稟賦相得益彰的考亭文旅、水東新城、竹産業、醫衛産業、生態農業“五大綠色産業”,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水東片區污水管網建設等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産業項目有效融合,進行“肥瘦搭配”,構建“生態治理+産業發展+價值轉化”的融合發展方式,使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為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創造條件,實現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和多元參與的目的。
——不斷探索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推動“生態資源”轉為“生態經濟”,建成佔地面積約6800畝、規劃年産各類水製品1000萬噸的武夷新區水産業園。目前,已吸引了華潤怡寶、銀河水業、聖農恒冰、久利食品等6傢具有一定規模飲料食品企業來此“安家”。
——深入挖掘“朱子故里、閩學淵藪”的文化內涵,打造山水相依、城旅融合的水美經濟。2019年,投資8億元,建成考亭水美城。水美城的建設並帶動了招商引資及項目落地,激活了文化、體育、旅遊、商貿等業態。如今,該村已呈現出“生態+旅遊+鄉村振興”水美經濟新增長點。
建陽區“巡河交水”,堅持以治水為核心和先導,著眼全域謀劃,科學合理確定項目建設內容和推進時序,通過系統治理、流域治理,實施水質改善和水利工程,適時推進智慧水務建設,有序推進生態景觀工程,走的是一條在系統規劃下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綜合治理路子。
且看建陽區“巡河交水”成績單:
——2023年10月,建陽區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3年11月,建陽考亭水利風景區獲評“國家水利風景區”;
——2023年12月,建陽麻陽溪獲評”福建省第一批美麗河湖”;
——2024年,南平市51個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以及82個小流域斷面、16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保持在Ⅱ類以上;
——2024年10月,建陽區選送的案例《創新探索“巡河交水”工作機制》在第七屆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徵集活動中榮獲百優案例;
——2025年2月,崇陽溪獲評“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
……
建陽區正朝著著力打造承載文化記憶、彰顯生態特色的美麗建陽標識的宏大目標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沈海生)
(責任編輯:胡俊 章雯珂(實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