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加強閩江保護管理,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2025年全省“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平召開

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5年“世界水日”主題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護),我國確定2025年“中國水周”主題為“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我省2025年“中國水周”主題為“加強閩江保護管理,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

3月22日上午,由福建省水利廳、南平市人民政府主辦,南平市水利局、建陽區人民政府承辦,福建省水利學會、南平市河長制辦公室、南平市水利學會、南平市幸福河湖促進會、建陽區水利局、建陽區河長制辦公室協辦的福建省“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平市建陽區崇陽溪漫遊道起始點舉行。

福建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麒蟄,福建省水利學會理事長丘汀萌,南平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南平市委會主委楊志平,市幸福河湖促進會會長魏茂青,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旭暉,建陽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張學玲,以及各協辦單位領導出席活動。政協委員河長、百企千匠河長、巾幗河長、百姓河長、河小禹等社會團體代表以及熱情高漲的群眾們共同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南平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南平市委會主委楊志平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致辭。近年來,南平市積極響應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統籌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形成了“山水岸同治、水城人共融”的良好發展態勢,全域實現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接下來,全市上下要牢記囑託,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改善提升、水文化保護傳承的綠色高品質發展道路,共同守護好閩江母親河。

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麒蟄代表福建省水利廳作致辭。近年來,福建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保護和治理閩江的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閩江全流域水質優化提升,2024年閩江幹流水質實現全優。南平是全省第一個實現“全域好水”的設區市,為閩江流域水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範。希望大家能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向社會傳遞共同參與閩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理念,進一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依法治水、管水、護水良好格局。

大家共同觀看了福建省水利廳專題片《二十五載治水路 福建水利新跨越》,共同回顧了福建水利從“治水患”到“謀幸福”的跨越之路。

5!4!3!2!1!隨著觸屏啟動儀式完成,加強閩江保護管理,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2025年福建省“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活動現場,市區兩級水利局、河長制辦公室,市水務集團、綠髮集團、幸福河湖促進會,省市水利學會等現場開展了水土保持法、地下水管理條例、節約用水條例、河道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並就水利相關政策法規與群眾開展了有獎互動問答,進一步將活動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活動結束後,河小禹、政協委員河長、百企千匠河長、巾幗河長、百姓河長等志願者沿漫遊道繼續開展巡河活動,保障河道健康。

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後,各參會領導先後到崇陽溪漫遊道、將口鎮河長制主題公園、武夷新區水産業園區開展了觀摩活動。

在崇陽溪漫遊道巡河。崇陽溪漫遊道全程66公里,是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的重要配套設施,是歷屆南平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民生項目,對於展示南平市山水城市特質、拓展大武夷文化旅遊圈內涵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將口鎮河長制主題公園。將口鎮河長制主題公園借助原有的山水景觀、林蔭空間和文化長廊,以豐富的圖文形式,全面展示河長制的核心意義、河長的具體職責,以及水環境治理的各項措施。近年來,南平市深化開展河長制工作,2023年創新建立了巡河交水制度,以富屯溪流域和建溪流域為單元,建立兩個跨區域跨流域協作區,開展巡河交水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展巡河交水2085次,371名前後任河長開展離任交水,在閩浙贛交界縣(市、區)開展跨省域、市域巡河交水。與組織部聯合建立河湖長巡河交水結果備案制度,並融入鄉鎮(街道)黨政正職交業繼責工作,深化結果運用。2023年南平市河長制工作在全省考評中,位居全省設區市第一。

在武夷新區水産業園區。參觀了華潤怡寶飲料有限公司。2021年,南平市聚焦生態優勢,大力培育發展“五個一”生態優勢産業,其中做活“一瓶水”文章,就是加快發展水産業。南平市先後引進了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等頭部水産業企業,培育發展了本地武夷山水品牌水企,並大力引進水産業上下游産業鏈企業,形成了以武夷新區水産業園為核心、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的“一區、多點”産業格局,推動水産業高品質發展。2024年,南平市水産業鏈産值達14億元,同比增長59.60%。

據悉,“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除了啟動儀式外,各市縣還同步開展了線下、線上、常態活動。

本次活動的開展,大大增強了群眾的水法治觀念,引領社會形成珍惜水、節約水和愛護水的良好風尚,營造了濃厚的重視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施徳書)

(責任編輯:胡俊 章雯珂(實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