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茶香中國》走進政和品牌系列活動在嶺腰鄉錦屏村舉行。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林鐘樂,南平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培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翁賢忠,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遊美君,縣委常委、總工會主席賴傳銘,副縣長陳海等領導嘉賓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這次活動以“宋韻風骨政和白茶”為主題,活動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分為傳承、守護、發展三個篇章,並在現場舉行錦屏野小白專場品鑒會。
《宋韻風骨 政和白茶》贈字 主辦方供圖
林鐘樂指出,政和白茶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符號,政和縣是世界白茶原産地、中國白茶之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孕育出“千年白茶,百年工夫”,政和白茶深度融入萬里茶道,見證並推動中國茶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當前,茶産業正處於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新質生産力為“三茶”統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南平市委市政府、政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白茶産業發展,廣大茶企、茶人齊心協力,政和白茶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在政和發掘“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化石,這片土地既見證了古生物的生命演化,也承載著千年茶文化的沉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將廣泛凝聚各方力量,與政和縣的茶企、茶人攜手並進,持續推動政和白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中國茶文化在全球舞臺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翁賢忠指出,政和因茶而聞名,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山川有茶鐘靈毓秀,在政和發掘的“奇異福建龍”和“政和八閩鳥”,更彌補了鳥類起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部分空白,改寫了鳥類演化的歷史,綠水青山孕育出政和白茶特有的內質和韻味。政和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定不移把茶作為縣域主導産業,堅持生態立茶、品質興茶,推動中國白茶城成為國內最大的白茶供應鏈基地,書寫著“茶業富民強縣”的奮進故事。誠摯邀請四海賓朋以茶為媒、共敘友誼,相約共赴政和,探龍鳥、品白茶、尋朱子、學俊波,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更大範圍開展深度合作,共用發展紅利、共創美好未來。
其間,華祥苑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等茶企負責人就政和白茶發展新舉措作發言,全國各地的政和白茶經銷商代表則通過VCR表達對政和白茶的理解,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茶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屠幼英從專業的視角推介錦屏野小白。活動現場通過多媒體與實景結合的形式,呈現了“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復原視頻,並通過無人機展演“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復原模型,還播放了《政和白茶賦》、古茶園喊山視頻、《文會圖》AIGC復原場景、現場拍攝VCR,“茶藝推廣形象大使”短片。
尋“龍”探“鳥”茶文旅路線發佈 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三茶”統籌高品質發展創新示範重點聯繫縣授牌儀式、2024年度政和白茶十強企業頒獎儀式,發佈政和縣尋“龍”探“鳥”茶文旅路線和錦屏原生茶樹種質資源及生境土壤初步鑒定成果。
首批“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茶藝推廣形象大使”頒發聘書 施德書 攝
政和是“中國白茶之鄉”,産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全縣茶園面積達11萬畝,從事茶葉生産經營活動農戶約佔75%,2024年茶葉産量1.47萬噸。
近年來,政和縣憑藉卓越的自然條件,將茶産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核心支柱,深度挖掘生態與文化資源,推動“三茶”統籌發展。制定實施政和白茶泡茶器具等四項團體標準,持續舉辦茶會活動,成功培育22家省市級龍頭茶企,引進瑞和白茶莊園、羅金山茶旅康養等19個“三茶”重點項目,為茶産業多元化發展注入活力。與多家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成立陳宗懋院士團隊專家工作站、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政和)新式茶飲研發中心、高山茶産業加工技術示範基地等多個研發平臺及示範基地,建立智慧茶産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茶産業智慧化升級提供支撐。與杭州茶葉研究所攜手發佈《政和茶産業發展規劃》,標誌著茶産業發展邁入新階段。“政和白茶”連續四年上榜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榮獲多項殊榮,品牌價值高達61.18億元,位列第58位;“政和工夫”品牌價值42.39億元,位列第93位。政和縣還榮獲“2024年度白茶重點産區”“茶業新質生産力研發基地”等多項榮譽。(施德書)
(責任編輯:章雯珂(實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