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木載丹青·共刻承新——東石潘山“木延”非遺木雕傳承開班儀式

3月14日上午,晉江市林業和園綠化局聯合閩江學院、潘山村在東石潘山鄉村振興實踐基地舉辦“木延”非遺木雕傳承開班儀式。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鄭志強出席並講話。

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作為地方生態建設與林業發展的專業指導單位;閩江學院,作為一所具備先進教育理念和豐富學術資源的高等學府;潘山村,這座兼具文化底蘊與生態資源的鄉村,擁有豐富的傳統工藝遺産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未來,三方將在生態與工藝融合設計研發、教學實踐與生態技能培訓、品牌共建與市場推廣等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建。

在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雙重背景下,本次三方共建將以産學政融合為紐帶,在為鄉村産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就業創業開闢新路徑,推動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生態保護融合發展。

這場活動以“傳承非遺根脈,賦能鄉村振興”為核心,匯聚政府、高校、傳承人與青年學員四方力量,共同開啟非遺木雕技藝的守正創新之路。

觀·千年匠心:紀錄片《潘山木雕的百年傳承》觀看

紀錄片《潘山木雕的百年傳承》展示了這座兼具文化底蘊與生態資源的鄉村,擁有著豐富的傳統工藝遺産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潘山木雕已有百年曆史,2010年,潘山木雕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12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聚·三方合力:政校村聯合致辭啟新程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鄭志強副院長在致辭中強調:“這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發掘與保護,更是為木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天宏創世培訓學校校長林其清向大家介紹《3Dmax技術賦能傳統工藝數字化轉型》,通過3D技術,實現傳統工藝的數字化可視化。

承·匠器匠魂:傳統刻刀贈予新生代

在一陣掌聲中,潘山國家級非遺木雕傳承大師鄭銀聘、非遺木雕傳承人鄭挺進、鄭少欣三人將刻有“匠心傳承”字樣的傳統刻刀贈予優秀學員。這不僅僅是工具的傳遞,更是匠心的傳承。

啟·振興之木:共執木鋸開料儀式

閩江學院副院長鄭志強,林業和園林綠化局局長曾夥明、副局長許建林,東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蔡君猛、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副主任黃少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站副站長、東石肖下村第一書記張文聖攜手執鋸開料,鋸下第一片木材象徵著“開山取材”。

誓·匠心永駐:百人齊誦《匠人誓詞》

非遺木雕傳承人鄭挺進帶領全場誦讀《匠人誓詞》:“秉承先輩匠心,以雙手守護千年技藝,以敬畏傳承非遺血脈……”鏗鏘誓言與春日鳥鳴交響,彰顯了新時代匠人“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信仰。

立·傳承之基:四方共建基地揭牌

壓軸環節中,“‘木延’非遺木雕傳承培訓班”的金色牌匾在鄭志強、曾夥明、蔡君猛、黃少欣的手中共同揭幕。隨著紅綢的揭開,標誌著“木延”非遺木雕傳承培訓基地的正式成立。

從刻刀交接的指尖溫度,到百年木料的年輪印記,潘山“木延”非遺木雕傳承開班儀式以匠心為火種,點燃了傳統技藝與現代鄉村共振的燎原之勢。期待這場政校村攜手的非遺傳承實驗,為千年木雕寫下新時代注腳!

接下來,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與閩江學院將持續深化合作,以潘山村為示範點,探索“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産業振興”一體化發展模式。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合作模式推廣到更多鄉村地區,帶動更多鄉村發展工藝美術産業,培育鄉村生態經濟集群,打造全國産學政協同振興示範樣板。(顏暉艷 陳金蘭)

(責任編輯: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