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7日訊(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湯海波) 26日,福建省社會科學界2024年學術年會“閩南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論壇”在泉州舉辦,海峽兩岸百餘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閩南文化的豐富內涵及深遠影響,為推動閩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言。
閩南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等多種元素,融入方言、建築、民俗、藝術等方方面面,既葆有深沉厚重的歷史底蘊,又充滿鮮活的現代氣息。台南市文化協會創會會長鄭道聰説,閩南文化是閩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值得傳承賡續、弘揚創新,兩岸同胞應該擴大交流、加強合作、攜手發展。
閩南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張力。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介紹,從宋元時期泉州港的繁榮,到大航海時代漳州月港的興盛,再到近現代廈門港的崛起,閩南三大港口成為閩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敢闖肯拼的閩南人也將閩南文化的精髓帶向了更遠的遠方。同時,閩南儒學的異域流傳和英雄俊傑的卓越貢獻,也為閩南文化的海外傳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文明的交流互鑒更加頻繁,閩南文化海外交流的形式愈加多樣,內容也愈加豐富。”林曉峰認為,這不僅增進了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間的理解和交流,也進一步提升了閩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當前,福建省正加快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閩南文化是活態的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文化,因此應該把這一寶貴的資源轉化為“資本”,全面提升軟實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發展促進中心研究員謝士強建議,結合時代要求和閩南文化的基本特點、發展現狀,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研究確定實施路徑,為推動閩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援。
本次論壇由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泉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