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近日發佈的《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下稱《監管規則》),強調募集資金應專款專用,用於主營業務,且超募資金不得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借款。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2025年A股新發佈的定增預案發現,科創類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呈現聚焦主業的鮮明特徵,且募資集中在“縱向深耕”與“全棧發展”兩大使用方向。
但同時,仍有不少公司公告擬使用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後續此類操作將大幅減少。新規限制超募“補流”、壓縮理財期限,意味著“先圈錢再找項目”與短炒理財的套利空間被大幅擠壓,對資金沉澱嚴重的公司形成倒逼,更多募資將投向實體項目或回購登出。
新規明確募集資金應聚焦主業
作為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募集資金的規範使用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與投資者信心。《監管規則》以“專款專用、聚焦主業”和“嚴控超募資金用途”為兩大核心抓手,為A股市場的資金生態和上市公司行為劃定了更為清晰和嚴格的紅線。
同時,《監管規則》還明確了募集資金用途改變的情形,包括取消或者終止原募投項目而實施新項目或者永久補充流動資金,變更募投項目實施主體或實施方式等,在此基礎上強調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適用的罰則。
此外,《監管規則》對資金賬戶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強調進行臨時補充流動資金也應通過專項賬戶實施,開展現金管理應通過募集資金專項賬戶或者公開披露的産品專用結算賬戶實施。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監管規則》的發佈,無疑為以後的上市公司募資行為設定更嚴格的“篩選器”和“導航儀”。任何計劃募資的公司,都必須在新規的框架下審視其資金需求、投向規劃及資訊披露的完備性。預計未來,募投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將更為審慎,與主業的契合度成為硬性指標,而那些試圖通過模糊表述或投機性項目進行融資的案例,將面臨更大的監管壓力和市場阻力。
科技産業鏈定增案例頻出
2025年以來,已有寒武紀、軟通動力、移遠通信、奧比中光、宏和科技、麥格米特、樂鑫科技、北信源等多家科技産業鏈企業披露了定增預案。
記者梳理髮現,這批科創類上市公司的募資用途大多瞄準主業,且聚焦在“縱向深耕”與“全棧發展”兩種使用方向。
具體來看,“縱向深耕”指部分公司的擬募投項目僅與其某項主業相關,呈現“向下深挖”的發展路徑;“全棧發展”則指公司擬募投項目覆蓋公司多種主業,是一種業務層面的“橫向覆蓋”。
例如,寒武紀的定增即較為明顯地體現“縱向深耕”的特點,其募集的49.8億元資金擬用於面向大模型的晶片平臺項目、面向大模型的軟體平臺項目等。
寒武紀定增預案顯示,募投項目是基於公司智慧晶片的硬體架構特點,擬研發面向大模型的軟體平臺,重點面向大模型技術開展相應的優化策略、軟體演算法以及軟體工具的創新研究,構建面向大模型演算法開發和應用部署的高效支撐與服務能力。
寒武紀表示,項目建成後,將充分發揮公司智慧晶片的性能,增強公司智慧晶片對大模型新技術發展趨勢和新應用拓展的靈活適應能力,為廣闊的人工智慧産業構建開放易用的軟體平臺。
再如,宏和科技擬募資不超過9.95億元,用於高性能玻纖紗産線建設項目、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據悉,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高性能電子布是製造AI伺服器和高頻高速通信網路系統所需高性能覆銅板的理想材料,而宏和科技主營業務正是中高端電子級玻璃纖維布、電子級玻璃纖維超細紗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與之有所區別的是,軟通動力的定增則實現了對公司業務的“全棧覆蓋”。
軟通動力募投項目包括軟通動力懷來智算中心(一期)建設項目、AI PC智慧製造基地項目等。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主要開展軟體與數字技術服務、計算産品與智慧電子以及數字能源與智算服務。
軟通動力認為,公司已從軟體與數字技術服務提供商轉型為軟硬一體全棧智慧的産品和創新服務提供商。因此,本次發行將以人工智慧伺服器、全棧智慧新型一站式算力服務、基礎軟硬體能力為底座,以智慧終端包括信創PC、AI PC等為全棧智慧服務和發展的載體,聚焦主業,推進公司業務融合發展,實現整體躍升。
電氣自動化公司麥格米特的募投項目則包括全球研發中心擴展項目智慧電源及電控研發測試中心建設、泰國生産基地(二期)建設項目、麥格米特株洲基地擴展項目(三期)等。
公司表示,募投項目將進一步擴大網路電源産品、醫療健康設備、伺服驅動器等工程機械核心模組産品、智慧焊接裝備、智慧衛浴、光儲充等核心産品的産能規模,增強對下游客戶的産業配套能力。同時,順應在以AI伺服器為代表的新興應用場景中的技術、産品升級趨勢,夯實企業核心技術護城河。
為何科創類公司密集定增發展主業?
事實上,2025年以來,在政策支援、技術拐點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高科技領域的終端需求增長幾乎已成共識。
政策支援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援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慧機器人等新一代智慧終端以及智慧製造裝備。
而DeepSeek等技術拐點的出現,也對中國科技行業的發展産生了積極影響。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認為,當下,AI與硬體的結合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自動駕駛、具身智慧、智慧硬體等相關細分領域在中國的發展擁有巨大潛力。
高成投資創始合夥人洪婧表示,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豐富應用場景,以及最完整的産業鏈、大規模製造能力、高效供應能力,再加上産業政策支援、基礎設施超前投資、工程師紅利等,將有望引領全球的創新浪潮。
超募資金“補流”或受影響
儘管不少科創類公司的定增符合新規要求聚焦主業,但市場上仍不乏公司擬使用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2025年5月,智慧控制器廠商瑞德智慧公告,公司擬使用7000萬元超募資金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瑞德智慧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7.27億元,在滿足安徽瑞德生産基地建設項目、瑞德智慧總部基地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等投資項目需求後,公司超額募集資金為2.34億元。
博力威同樣擬使用超募資金226.71萬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公司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投資約4.71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産線建設項目等,本次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將用於公司的生産經營。
北方長龍于2025年4月公告,擬使用2800萬元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長龍在披露“補流”公告的同日公告了募投項目“軍民融合複合材料産業基地建設項目”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6年4月30日。
公開資訊顯示,北方長龍通過IPO募集資金凈額為7.76億元,其中超募資金為9414.20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3.79億元募集資金被用於上述項目。
此外,恒宇信通于2025年5月13日分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和第三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同意使用超募資金1.2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2021年3月,恒宇信通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8.58億元,其中約4億元擬被用於投資新一代航電系統設備産業化建設項目、航空機載裝備及配套儀器設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剩餘超募資金為4.57億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監管趨嚴,後續此類操作將大幅減少,更多超募資金會投向實體項目或回購登出。以上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的超募資金“補流”計劃會如何發展?記者將持續追蹤。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