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正式實施。據機構人士測算,此舉或帶來約4000億元融資增量資金。
證監會近期表示,加大各類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提高權益投資比例。專家認為,所有舉措接連發力,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
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
作為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舉措,有關部門近期紮實推進投資端建設,促進增量資金入市。
一方面,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準。自7月10日首批頭部公募機構降費後,近期又有兩家頭部公募基金降低ETF費率。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9月9日發佈調低旗下ETF産品費率公告,這是繼9月5日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佈旗下ETF産品降費後,第二家“出手”降費的頭部公募基金。
“本次科創板50ETF及其聯接基金的費率調整,一方面有利於降低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更好滿足廣大投資者投資理財需求,與投資者的利益更加協調一致;另一方面,有助於增強産品對長期資金配置的吸引力,吸引資金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暢通‘科技-産業-金融’的良性迴圈。”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表示。
另一方面,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近期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自9月8日盤後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東吳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胡翔分析,全市場兩融餘額約1.57萬億元,融資保證金比例由100%下調到80%,以保證金比例調整測算,可以帶來兩融餘額25%的增量,預計接近4000億元。
除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外,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8月3日表示,擬自10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由現行的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並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
據專業人士估測,此舉預計將向市場釋放300億元至400億元資金。
更多長線資金入市可期
為推動長線資金入市,政策正協同發力。
財政部、稅務總局8月27日宣佈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證監會也在同日推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等政策措施。
市場預期,隨著長期資金入市便利度不斷提升,配置型、長線資金將保持凈流入。華泰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以表示,政策出臺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在政策“組合拳”推動下,有望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此外,在居民資産配置力量推動下,公募基金有望繼續成為股市增量資金重要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境內公募基金資産凈值合計28.8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基金髮行緊鑼密鼓。截至9月8日,9月以來市場已成立新基金32隻,募集規模合計236.54億元,較上月同期增長71%。
“2023年公募基金髮行回暖可期。同時,個人養老金政策落地也會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説。
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方案
業內人士認為,為營造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更多改革舉措將陸續推出。
“我們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方案。”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包括支援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擴大資本市場投資範圍;豐富個人養老金産品體系,將指數基金等權益類産品納入投資選擇範圍等。
調動長線資金積極性,倡導長期投資文化的舉措也正在推行。證監會8月24日召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要求相關機構從戰略高度看待和重視權益投資,推動建立三年以上的長週期考核機制,提升長線資金的權益投資規模和比重。
在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看來,當前市場處於政策密集落地期,活躍資本市場的各項舉措對於當前急缺增量資金的A股來説可謂“久旱逢甘霖”,未來有望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