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爐,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關情況作出詳細介紹,多家券商也給出投資分析,農業股後續還有哪些機會?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 農業板塊強勢
2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
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文件明確,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文件還提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實施重要農産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

神農科技分時走勢圖 來源:Wind截圖
22日,A股農業種植板塊全線高開。截至收盤,神農科技漲停,農産品、華英農業、金健米業、農發種業等個股跟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傳達了哪些信號?農業概念中哪些細分板塊後續將繼續受益?
打好種業翻身仗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作出詳細介紹。他針對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指出,增加糧食産量根本的出路還是要向科技要單産、要效益,堅持農業科技要自立自強,下決心打好種業翻身仗,用現代的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來強化糧食安全的支撐。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來源:國新網
唐仁健同時明確,種子市場、種業發展情況不像前一段外界一些輿論認為的那麼嚴峻。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在有些品種、有些領域和有些環節確實和國外先進水準比有較大差距。“總之,在有沒有、保生存的一些品種方面,我們沒有問題;但是在好不好方面,有很多品種我們確實差距很大。怎麼辦?就是打好種業翻身仗。”
如何打好種業翻身打仗?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總的來講,我們國家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風險也是可控的。當前,我們國家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能夠靠我們自己來解決,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佔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張桃林提到,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到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就是整個種業全鏈條各個環節。總的來講,必須要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産品的保數量、保多樣、保品質的“三保”要求,遵循種業創新發展規律,破卡點、補短板、強優勢。
“種業企業要強起來。我想這是我們種業科技,包括整個種業産業發展的一個關鍵主體。要遴選一批優勢企業予以重點扶持,深化種業‘放管服’改革,促進産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張桃林説。
保護生豬基礎産能
作為民生關注的焦點,菜、肉等農産品的産能和供應情況一直備受關注。對此唐仁健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非常重視,要求保護生豬基礎産能,健全生豬産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農業農村部將密切監測生産發展的動態,抓緊研究穩住和儲備産能的具體辦法,以確保生豬産業能夠平穩的發展。蔬菜方面,也將繼續加大穩産保供工作力度。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豬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産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現在畜禽、水産的核心種源自給率分別達到了75%和85%,這些都為糧食和重要農副産品的穩産保供提供了關鍵的保障和支撐。”張桃林説。
唐仁健還指出,去年農業農村部就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支援恢復生豬的産能,穩定生豬生産和市場供應。截至去年底,已經恢復到92%以上,超過預期12個百分點。隨著新增的生豬産能陸續兌現為豬肉産量,豬肉市場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後期供需關係將會越來越寬鬆。預計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後,將比上年同期增長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後,生豬存欄可以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準。下半年,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將逐步恢復到正常年景水準。
券商:看好種植、生豬養殖等方向
針對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多家券商研報做出分析,聚焦種植、生豬養殖等方向。
中信證券指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農業生産方面相比于過去主要有三個方面變化,糧食安全問題高度提升、種業首次單獨成段表述、生豬養殖政策由短期産能恢復轉為長期健康發展。看好種植、種業、生豬養殖、農業績優股四條投資主線。

資料圖 來源:包圖網
國泰君安認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打好種業翻身仗”單獨列出,對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表述進行了較大篇幅的擴展,未來與育種相關的技術和産業將成為農業領域重要的增量投資方向。2021年的財政政策會更加傾向於扶持鄉村振興戰略,並通過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中的補短板來疏通生産要素和農副産品參與國民經濟迴圈的堵點。未來縣城將承擔更多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能,農村千兆光網、5G建設,以及縣城或中心城鎮的學校、醫院建設等或將加快推進。
海通證券提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首次特別強調了種業的重要性,關注國內生物育種和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突破,以及A股相關的種業科技板塊,也可關注養殖後週期産業的機會。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