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按時披露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2022年,191家北交所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501.91億元,同比增長22.1%;盈利合計138.11億元,同比增長12.17%。其中,176家公司盈利,佔比92.15%;137家公司盈利超3000萬元,佔比71.73%。今年一季度,北交所公司營收合計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盈利有所下滑。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守正創新,“産業鏈”轉型升級提速,“創新鏈”成果轉化顯著,“資金鏈”逐步提質增效,彰顯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
“領頭雁”引領發展
就業績體量而言,全球最大的負極材料廠商貝特瑞一馬當先。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56.79億元,同比增長144.76%,歸母凈利潤為23.09億元,同比增長60.27%,符合市場預期。“受益於2022年全球動力及儲能電池市場快速增長,正負極材料市場成長迅速。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加快産能釋放,持續開拓市場,提升市場份額,實現産銷量大幅增加。”貝特瑞表示。
穎泰生物、安達科技、海泰新能、一諾威、同力股份五家北交所公司處在第二梯隊,營業收入介於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連城數控、長虹能源等14家北交所公司處於第三梯隊,營業收入介於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
94家北交所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佔比近五成。其中,康樂衛士和安達科技的收入增速居前,分別為591.69%、315.90%。惠豐鑽石、連城數控等12家公司的收入增速介於50%到100%之間。
國內仿製農藥龍頭穎泰生物的盈利規模僅次於貝特瑞。2022年,穎泰生物實現營業收入81.61億元,同比增長9.90%;歸母凈利潤為10.57億元,同比增長121.93%。主要係公司産品銷售規模擴大、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20家北交所公司盈利介於1億元到10億元之間。安達科技、吉林碳谷、同力股份、連城數控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11億元、6.30億元、4.66億元和4.52億元。
鋰電正極材料龍頭安達科技以251.52%的盈利增速居首。利通科技、中航泰達等10家北交所公司的盈利增速介於1倍到2倍之間,吉林碳谷等43家公司盈利增速介於20%到100%之間。
得益於新能源汽車、儲能等下游需求快速增長,安達科技抓住發展機遇、乘勢而上。2022年,公司磷酸鐵鋰(新型磷酸鹽係正極材料)出貨量為45924.16噸,同比增長62.23%。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進入北交所公司營收前十的門檻為26.56億元,較2021年提高4.5億元。
北證50指數樣本公司202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52.53億元,同比增長43.56%;合計實現凈利潤74.16億元,同比增長27.46%。其合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佔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的50.1%和53.7%,“頭雁效應”凸顯。
伴隨市場容量擴大,北交所“小巨人”陣營不斷壯大。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目前共有79家北交所公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佔比超四成,大幅高於滬深市場。2022年,這79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07.66億元,同比增長19.57%;盈利合計50.92億元,同比增長16.42%;加權凈資産收益率均值為15.68%,較北交所整體市場高出2.4個百分點。
“創新鏈”成果顯著
過去一年,北交所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擴張産能。Choice數據顯示,190家北交所可比公司合計斥資140.83億元用於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同比增長46.78%。
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産業鏈公司乘勢快速發展,動作頻頻。為滿足下游客戶需求、持續完善産業鏈,貝特瑞去年用於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支付的現金達34.60億元,同比增長94.50%。效果立竿見影,截至2022年底,貝特瑞已投産負極材料産能為42.5萬噸/年,較2021年末增長177.78%。此外,貝特瑞多個新項目在去年開工建設。
又如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吉林碳谷,其在去年用於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支付的現金為7.55億元,同比增長73.64%。主要是為滿足市場需求,公司按照計劃,有序推動産能擴張。
部分北交所公司逆勢加碼。熱穩定劑行業龍頭佳先股份積極建設新項目。“公司客戶一直比較穩定,但全球經濟形勢不太好,需求有所減少。總體思路是努力做好幾個項目,做好儲備。”佳先股份董事長李兌表示,“行情好的時候,在老廠區經常碰到缺貨的情況。到了新廠區,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把産能補齊。一旦市場好轉,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研發投入的穩定增長,北交所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從專利數量看,北交所公司2022年新增專利2655項,其中發明專利572項。舉例來看,康樂衛士自主研發九價HPV疫苗(男性適應症)成功進入Ⅲ期臨床研究;天馬新材“IGBT封裝用氧化鋯增韌氧化鋁陶瓷基板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獲得202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2年,北交所新上市83家公司,累計融資163.84億元,平均每家融資1.97億元。
多家北交所公司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力爭把每分錢花在刀刃上。比如,利通科技一方面研發推出超耐磨酸化壓裂軟管等高附加值産品,另一方面積極採取降本措施,帶動公司去年綜合毛利率大幅提升。又如萬通液壓今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長超一倍,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管控,發揮降本長效機制,毛利率同比提升”。
“基本面”向上抬升
部分北交所公司業績下行壓力加大,如何在危機中尋新機,一些公司已經給出答案。
大地電氣是國內線束行業骨幹企業,受訂單大幅減少、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公司去年由盈轉虧。公司表示,今年將按照市場開發的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推進募投項目,集中精力全力做好新廠區建設;持續開發新市場,優化客戶結構,實現商用車、乘用車、工程機械客戶的多元化。
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長虹能源去年盈利下滑50%以上。公司表示,今年要千方百計抓經營,改善業績,大力提升經營規模和盈利能力。鋰電業務要加快高倍率市場、便攜儲能市場、智慧家居市場、超低溫軍工市場的技術開發儲備和市場拓展,加強泰興、綿陽製造基地的品質管控,提升産品直通率,強化成本管控,加快市場恢復。
安達科技也拿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舉措:實時追蹤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積極尋求與上游資源端的長期合作,對於關鍵原材料進行戰略性採購,以合理的價格鎖定長期穩定的供應。
在“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新能源産業蓬勃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引領科技浪潮等背景下,包括北交所公司在內的廣大中小創新型企業大有可為。
同輝資訊專注于數字顯示、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公司表示,隨著行業需求逐步釋放,公司業務將重返上升通道。公司將繼續在XR教育、數字展館、數字影院三個業務場景深耕細作,加大研發投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和領先優勢。公司研發人員密切關注生成式AI技術,積極探討公司XR技術如何與ChatGPT有效銜接。
“智慧養老促進養老服務産業轉型升級。適老化用品研發升級和推廣應用,智慧養老産業、養老機構等配套設施建設均將迎來快速發展。”從事智慧城市相關業務的志晟資訊看好銀發經濟風口。
一些週期性行業正探底回升,身處其中的北交所公司有望迎來業績拐點。智新電子錶示,公司將積極關注消費電子市場復蘇跡象,積極開拓汽車電子業務,不斷推動汽車高頻線束等相關産品的開發升級。
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公司正極業務與主要客戶商定了合理的定價機制,提前防範可能出現鋰鹽價格下跌的風險。未來公司會加快核心技術創新,提升正極業務的競爭優勢。”貝特瑞日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