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並購熱潮涌動。5月13日至14日,十余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並購公告,不僅為資本市場注入強勁活力,更折射出産業升級與戰略轉型的深層邏輯,凸顯出當前A股並購市場多元化、專業化的發展特徵。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現金交易主導、加速佈局新賽道成為本輪並購的顯著特徵。
南寧學院金融專家、博士石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輪並購集中體現企業三大戰略方向:在科技自主創新領域尋求突破,推動傳統産業智慧化與數字化轉型;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技術躍遷,依託産業鏈延伸增強抗風險能力;把握政策紅利,加速佈局人工智慧、半導體等新興賽道。
産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産業鏈整合已成為當下A股企業並購的核心驅動力。企業通過橫向整合擴大市場份額,縱向整合完善産業鏈,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
5月14日,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綜藝股份”)發佈公告,公司擬通過現金增資或受讓股份的方式獲取江蘇吉萊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萊微”)控制權,構成重大資産重組。此次收購後,綜藝股份將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進入功率半導體晶片及器件的研發、生産及銷售領域,實現産業鏈的有效延伸,優化産業佈局。
5月14日,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山精密”)發佈公告,公司旗下子公司DSBJ PTE.LTD(以下簡稱“DSG”)計劃收購法國汽車零部件承包商Groupe Mécanique Découpage(以下簡稱“GMD集團”)100%股權,並對其進行債務重組,交易金額合計約1億歐元。公告顯示,DSG將以現金折價收購GMD集團部分債權,並通過債轉股、股東借款償還部分債務獲取債務豁免等方式,推動標的企業GMD集團債務結構優化。
東山精密作為全球知名的電子電路解決方案提供商,已在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深入佈局。眾和崑崙(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認為,本次收購可以強化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配套能力,提升産品附加值;並借助GMD集團的歐洲市場渠道,加速國際化進程,完善全球化産業佈局。
5月13日,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公司擬採用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涼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40%股份。若此次收購成功,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在銅産業上游的資源掌控力,降低原材料供應風險,完善産業鏈佈局,鞏固其在銅行業的競爭地位。
5月13日,北京陽光諾和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諾和”)公告,擬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債券收購江蘇朗研生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旨在構建“CRO+醫藥工業”全産業鏈。此次並購將推動公司業務向醫藥工業領域延伸,打通研發到生産的關鍵環節,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産業閉環,促進研發品種落地和産能釋放,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通過並購獲取技術、産能與渠道,能夠提升産業協同效率,降低成本,構建競爭壁壘,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聚焦主業與多元拓展並行
本輪並購浪潮中,企業戰略選擇呈現分化態勢,戰略聚焦與多元化發展並行。
部分企業選擇通過並購聚焦核心主業,強化自身在優勢領域的競爭力。比如,綜藝股份收購吉萊微,本質上是補強資訊科技領域核心産業板塊,通過整合資源,進一步深耕積體電路業務,提升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市場份額。這種聚焦戰略有助於企業集中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告顯示,預計交易完成後,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水準將進一步提高,抗風險能力也將有效增強。
部分企業則借助並購實現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以分散經營風險、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中國醫藥健康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醫藥”)擬以現金3.02億元收購北京金穗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穗科技”)100%股權,切入電商運營服務領域。
柏文喜表示,金穗科技核心業務為飛利浦個人健康消費等産品的品牌授權經銷,與中國醫藥現有醫藥流通業務形成協同,可提升終端渠道控制力。在“穩外貿”的背景下,金穗科技的電商模式有望加速擴張,助力中國醫藥實現業務多元化,拓展盈利渠道。
北京利爾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利爾”)的佈局同樣具有典型性。北京利爾5月13日公告顯示,公司及董事長合計出資2.5億元增資上海陣量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陣量”),切入AI晶片賽道。本次增資,公司將以現金形式對上海陣量進行增資,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據悉,上海陣量聚焦國産AI晶片研發,與北京利爾主業差異明顯。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國産替代趨勢明顯的背景下,北京利爾看好國産AI晶片的市場空間和上海陣量的技術實力。此次投資既展現其堅守主業的定力,又體現了開拓新興領域、實現多元化發展的決心,有望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無論是戰略聚焦還是多元化發展,企業都需基於自身戰略規劃與核心競爭力,謹慎選擇並購標的與時機。”石磊認為,企業選擇並購標的時需嚴守兩大原則:一是行業增長邏輯清晰,優先佈局高成長或符合國家戰略的領域;二是財務健康與估值合理,既要關注標的未來3年至5年的增長潛力,又要警惕高溢價風險。同時,需圍繞戰略目標評估協同效應——縱向並購強化産業鏈韌性,橫向並購鞏固市場地位,最終實現價值增量而非單純規模擴張。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輪並購浪潮中,現金交易成為主流支付方式,綜藝股份、中國醫藥、北京利爾等均採用現金收購或增資方式。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金交易盛行源於三方面因素,政策支援下支付方式更靈活,企業流動性充裕為現金收購提供基礎;交易效率上,現金收購無需複雜的審批流程,能快速把握市場機遇;戰略優勢方面,現金交易架構簡潔,可避免股權稀釋與估值爭議,尤其在股價波動時降低交易風險。如陽光諾和採用可轉債支付,正是為提升交易靈活性,平衡資金壓力與風險。
估值與合規受關注
估值與合規問題是並購交易的核心關注點,直接決定並購的成敗。
5月14日,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化學”)披露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浙江華峰合成樹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合成樹脂”)及浙江華峰熱塑性聚氨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熱塑”)關聯並購事項。這也為市場敲響了警鐘。
公告顯示,華峰化學原計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上述資産,交易價格合計60億元,其中華峰合成樹脂100%股權增值率506.96%,華峰熱塑100%股權增值率478.49%。該並購呈現出關聯交易與高溢價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並購因相關議案未獲股東大會有效表決權總數的2/3以上通過而終止,華峰化學此前就因高溢價關聯收購、標的公司突擊分紅等飽受市場質疑。
在柏文喜看來,關聯交易易引發利益輸送爭議,合理估值與透明運作是關鍵。
石磊表示,並購需兼顧産業整合與市場預期,若估值脫離業績支撐,或交易缺乏規範,即便戰略合理也難落地。
當前,監管對並購合規性審查趨嚴。展望未來,企業需建立科學估值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確保公允性,嚴格規範關聯交易流程,強化資訊披露,保障中小股東權益,降低合規風險。
屈放表示,隨著政策支援持續,並購市場將保持活躍,但各方需協同防範風險,推動並購活動穩健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