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報披露進入尾聲,一批ST公司走上了“摘星脫帽”的坦途。不過,*ST滬科(600608)又一次滑向暫停上市的邊緣,就在5個月前,公司才成功申請脫帽。
不到兩年時間,*ST滬科的股票簡稱經歷了ST滬科、上海科技等3次變化,公司徘徊在摘帽戴帽之間。而讓投資者苦盼多時的重組也因故終止,*ST滬科董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重組是目前公司最好的一條路,是否再次進行重組主要看控股股東的安排。
扣非凈利潤連虧13年
不久前摘星脫帽的*ST滬科再一次被“打回原形”。*ST滬科近日發佈的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收2.63億元,同比增長38.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2379.63萬元,同比下降168.01%。由於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産為負值,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公司所處的鋼鐵産業大環境不太好,短期內改善業績比較困難。”對於虧損的原因,*ST滬科董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ST滬科表示,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公司主要産品配套的機械、造船、鍋爐等下游行業需求疲軟,導致公司異型鋼管及波紋管産品産量及銷量均大幅減少,加之報告期內基礎鋼材價格上升,公司原材料採購成本增加,單位成本上升,毛利大幅下降。
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1日,有28家鋼企披露年報,其中23家盈利,*ST滬科是為數不多仍在虧損的公司。
事實上,這已是*ST滬科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連續13年虧損。2015年4月,公司因連虧兩年而披星戴帽,證券簡稱為*ST滬科。2016年5月*ST滬科的證券簡稱變更為ST滬科,靠著子公司獲得的9000萬元政府補貼,*ST滬科扭虧“摘星”。
不過,由於子公司此前的借款糾紛,上市公司負有擔保責任,扭虧後的ST滬科存在銀行賬戶被凍結等問題,公司股票仍被實施“其他風險提示”。2016年10月,公司公告稱,公司已就擔保事項與法院達成和解,解除上市公司擔保責任,銀行賬戶全部解凍。至此,ST滬科脫帽更名為上海科技。
自1992年上市以來,*ST滬科頻頻更名。異型鋼管、鋼異型、上海科技、S滬科技、S*ST滬科……這些都是公司的曾用名。靠著出售資産和政府補貼,*ST滬科一次次“起死回生”。
“我們也很苦惱,公司連續很多年扣非後凈利潤為負確實也是事實。”對於公司是“僵屍企業”這一説法,*ST滬科董辦工作人員並沒有否認。
兩次重組計劃泡湯
意識到靠公司自身扭虧難度較大,投資者和公司層面都寄希望於重組。*ST滬科最近的一次重組計劃是半年前。2016年10月25日,公司緊急停牌,擬開啟新一輪資産重組預案,但預案還沒公佈,重組便於一個月後宣佈終止。
“條件不成熟”是公司給出的重組終止的原因。公司方面稱,在綜合考慮交易方式、標的公司經營狀況以及投資風險等因素的情況下,相關各方就本次重大資産重組關鍵事項進行了深入討論和溝通,但就交易方案、資産置入條件等核心問題未達成一致意見。
實際上,2012年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入主為大股東後,公司也曾拋出過一份重組方案,擬向前任大股東史佩欣或其指定第三方出售上市公司部分資産,同時擬以5.67元/股的價格向昆明交投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昆明基礎100%股權。然而,該重組方案最終在2013年5月份被證監會否決,標的資産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獨立性不夠等被外界猜測為該次重組折戟的原因。
“密切關注最新的國資改革以及證券監管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公司産業結構調整及戰略轉型相關工作。”記者發現,在*ST滬科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別發佈的爭取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措施裏,都寫著這樣一條。
兩次重組擱淺後上市公司何時再次啟動重組是投資者關心的議題。*ST滬科董辦工作人員對證券時報記者坦言,公司自有資金比較緊缺,加上所處的産業不景氣,上市公司層面的重組可能性比較低。“我們也期望重組,但自身條件有限,現在比較依賴大股東。”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在積極研究相關政策,希望能改善困境,但具體重組與否還不能確定,上市公司方面還沒有消息。
(責任編輯:王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