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貿形勢複雜多變的當下,尋找確定性和穩定性成為全球資金進行資産配置的“剛需”。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在外部衝擊下展現出較為強勁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正吸引著全球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中國資産、投資中國市場。
5月19日,由深交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開幕。今年的大會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金融監管機構及交易所、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資産管理公司、創投機構、評級機構、仲介機構、指數供應商、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組織以及深市上市公司的代表參會。多位境內外機構高層、重磅專家參與主旨演講與圓桌討論。
對中國市場信心明顯增強
“中國AI産業實現彎道超車,引發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創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
在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看來,過去幾年,中國企業“鳳凰涅槃”,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已經形成三條非常明確的脈絡:首先,在高端製造業、智慧駕駛、新能源轉型等前沿産業方面,中國積累了很多先發優勢;其次,在人工智慧産業方面,中國在軟體、硬體、應用落地等領域持續發展,構建了全産業鏈、全生態系統的完整閉環;最後,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中國新質生産力也正在走向世界,出口産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中國打造世界一流科技企業的條件已經具備,非常值得期待。”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表示,中國優秀科技企業的成長勢頭非常強勁,比亞迪、寧德時代、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小米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中國科技企業海外業務佔比不斷提高,全球知名度不斷提升;同時,石頭科技、影石創新等新興科技企業也在積極“出海”,向全球展現産品競爭力。
在新質生産力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國政府在穩增長方面保持政策定力,也大大提振了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説,2024年9月以來中國政府推出的一波接一波的增量政策,讓外資看到中國政府在宏觀政策上更加積極有為。“近期在與海外投資者頻繁溝通時,我感受到無論是量化基金還是做市商,海外投資者都希望能更好地參與中國市場”。
美銀中國區行政總裁暨大中華地區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市場銷售部主管王偉也透露:“從亞洲基金經理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尋找在中國的投資機會,還有10%的投資者已全面投資中國。”
科技創新活躍領域備受關注
談及對中國資産的配置邏輯以及所關注的行業板塊,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境內外機構的目光聚焦於人工智慧、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科技創新活躍的領域。
“中國具備將顛覆性創新技術深度融入生産流程的能力,這一趨勢在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尤為明顯,對境外長線資金具備較獨特的吸引力。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製造領軍者,機器人領域的智慧製造發展速度預計也將遠超其他國家。”未來資産環球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安珠姬表示,外資機構正逐步提升中國資産的配置比例。
為了更好地服務全球投資者跨境資産配置需求,5月19日,深交所下屬的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與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合作編制並聯名發佈了國證恒生大灣區數字經濟指數、國證恒生大灣區消費指數。此外,5月20日,20家代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等領域新質生産力的深市上市公司將與境外投資者開展路演交流。5月21日,深交所和港交所還將聯合組織20余家境外投資者走進深市上市公司。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