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新希望二代掌門人、劉永好之女劉暢獨挑大梁後的首份“成績單”,引發媒體諸多關注。
2016年新希望營收實現608.79億元,較上年的615.20億元,同比下降1.04%;實現凈利潤24.69億元,同比增長11.67%。相比2014年新希望營收超過700億元,三年時間裏,該公司業績下滑高達91億元。而2016年新希望雖然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但其中19.98億元為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佔當年凈利的63.78%。
而2016年,新希望核心板塊飼料業務實現營收408.76億元,同比下降12%,該業務佔營收的比重為56.77%,同比下降1.94%。而在劉暢進入新希望的第一年,即2014年,新希望飼料業務營收為493.98億元,佔營收比重為70.56%。2015年,該公司飼料業務營收已經降至416.84億元。也就是説,劉暢掌管新希望三年時間裏,這家飼料銷量居全國第一的公司,其核心業務飼料板塊營業收入驟降85.22億元。
劉暢曾表示要讓新希望變得“更瘦、更有肌肉。”然而,如何讓公司長出“新肌肉”,劉暢壓力不小。事實上,劉暢自2013年接班,便帶領新希望開始轉變戰略,全面推進創新與變革。其獨掌新希望後,開始“啃鴨脖”、“喝粥”,對久久丫和嘉和一品中央廚房實施並購。根據年報,兩項並購2016年分別虧損61.52萬元、124.16萬元。
此外,2016年,新希望還投資設立了35家公司,除了8家對整體生産經營和業績無影響以及兩家公司盈利之外,其餘皆虧損,整體虧損額達2359萬元。
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致電新希望董秘辦,其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董秘向川正在出差,無法接受採訪。
利潤增長靠投資民生銀行
劉暢自上任以來便引起業內外的諸多關注。4月27日,新希望亮出劉暢獨掌新希望集團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以來的首份成績單。
據新希望六和發佈的2016年年報,相比2014年營收突破700億元的好成績,2016年新希望六和的營收在經歷2015年的大幅下降後持續下滑。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608.79億元,較上年的615.20億元下降1.04%。
雖然2016年實現凈利潤24.69億元,同比增長11.67%,但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成為新希望六和近幾年凈利潤的保障。數據顯示,2016年,來自民生銀行投資收益19.98億元,係新希望的控股子公司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民生銀行1,523,606,135股股票,持股比例4.176%,按權益法核算確認的投資收益,佔新希望六和凈利的63.78%。
而在2015年,這個數據也高達20.61億元,佔當年新希望六和凈利潤的69.62%。
據了解,2016年是劉暢接管上市公司新希望後獨挑大梁的一年。在2013年,劉暢接任新希望董事長一職,同時,受劉永好邀請,曾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的陳春花擔任新希望聯席董事長兼CEO,這一舉動也被業界解讀為劉永好希望陳春花輔佐劉暢。但在2016年,新希望董事會換屆,陳春花卸任,劉暢繼續擔任董事長,這也意味著新希望正式進入劉暢時代。
針對這份成績單,劉暢表示:“業績反映出效果正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公司變得更瘦、更有肌肉。”
劉暢獨掌首年:飼料業務營收銳減
新希望是有著30多年曆史的民營企業,從最早開始做飼料,要逐漸變成從前端的種苗到後端的屠宰加工一體化的全産業鏈,但飼料業務仍是該公司核心業務。
新希望佔比較大的主營業務是飼料與屠宰和肉製品。2016年新希望的飼料、肉食品、養殖、商貿和其他五大業務分別貢獻營業收入約為409億、210億、38億、54億和9億元,佔比各為57%、29%、5%、7%和1%左右,可見飼料業務仍是“頂梁柱”。
其中,飼料板塊,2016年共銷售各類飼料産品1489萬噸,同比增長3%;實現營業收入408.76億元,同比2015年的416.85億元下降12%;實現毛利潤24億元,同比下降16%。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劉暢獨掌新希望,飼料業務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相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94%,佔比只有56.77%。而在劉暢進入新希望前,即2013年,其飼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61.0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6.44%。劉暢進入新希望的第一年(2014年),新希望飼料業務營收為493.98億元,佔營收比重為70.56%。2015年,該公司飼料業務營收已經降至416.84億元。
也就是説,劉暢掌管新希望三年時間裏,這家飼料銷量居全國第一的公司,其核心業務飼料板塊營業收入減少了85.22億元。
在生肉屠宰業務上,新希望銷售禽肉、豬肉等各類生肉産品214萬噸,同比增加13萬噸,增幅為6%;在深加工肉製品業務上,新希望共銷售各類肉製品13萬噸,同比增加1.32萬噸,增幅11%;營業收入210億元,同比增長8.5%;毛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5%。
再看2017年新希望的一季度財務數據,其營業收入為146億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為8億元,同比下降3%;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億元,同比下降1%。
新希望自2014年創下700億元的營業收入以來,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出現下滑。其中,2015年新希望的營業收入為612億元。
能否讓傳統農牧業長出“新肌肉”?
2016年,新希望還投資設立了35家公司,但盈利狀況並不樂觀。
據新京報報道,接班近4年,劉暢于2013年便帶領新希望開始轉變戰略,全面推進創新與變革。在農牧端,淘汰落後産能,進行産品瘦身。加強高端料業務,提高飼料盈利水準;在消費端,優化産品結構,在屠宰板塊提升畜、禽肉食冰鮮品比例,加大食品深加工業務的比重;此外還推動渠道多元化發展和國外新興市場的佈局。
今年兩會期間,劉永好不吝惜對女兒的讚賞,“她表現不錯,有很多變革創新的思路,大家很認同她。而且她情商高,特別努力,我給她打90分”。
2017年4月28日,面對獨挑大梁後的首份業績,劉暢曾表示要讓公司變得“更瘦、更有肌肉。”然而,如何讓公司長出“新肌肉”,劉暢壓力不小。
而劉暢投資設立的35家公司,盈利狀況並不樂觀。報告期內投資設立綿陽新希望六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希望六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35家公司,除了8家備註對整體生産經營和業績無影響以及貴州新希望六和養殖有限公司、邯鄲市新六養殖有限公司兩家盈利之外,其餘皆虧損,整體虧損2359萬元。
劉暢主導的兩項收購均現不同程度虧損
2016年年初,新希望宣佈1.725億元收購擁有“久久丫”品牌的浙江頂譽食品有限公司20%股權,成為其單一第一大股東。
此後新希望對外宣佈,將通過旗下投資平臺——金橡樹投資控股(天津)有限公司對北京嘉和一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中央廚房進行全資收購,投資金額2.98億元。
劉暢獨挑大梁後,希望將農牧産業做出時尚的味道,試圖帶領公司從“飼料大王”向綜合服務商轉型,深耕終端消費者,強化打通從“基地”到“終端”的産業鏈。對此,新希望2016年發起多起行業並購,對久久丫和嘉和一品中央廚房的並購也源於這樣的背景,而這兩項收購也被業內稱為新希望“啃鴨脖”、“喝粥”。
依據新希望公告,收購目的符合公司既定發展戰略,旨在加強公司在食品加工以及零售環節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在一體化中尋找消費端的對接點,提升産品在終端的溢價能力。而2016年年報顯示,這兩項收購出現了不同程度虧損。
新希望年報顯示,2016年新希望來自浙江頂譽食品有限公司的收益為-61.52萬元,來自北京嘉和一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收益為-124.16萬元,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
在美投資標的虧損2.14億元
新希望購買了美國藍星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美國藍星”)20%股權,屬於股權投資,但2016年,就確認投資損失3890萬元,實際上2015年也是虧損的。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新希望從原料供應考慮,佈局全球原料具戰略互補優勢的區域,增強大宗原料採購在品種、品質、成本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優勢,于2015年10月收購美國藍星貿易集團有限公司20%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
投資主體為新希望在美國新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新希望六和投資(美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金額為1.2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9億元,佔美國藍星增資後總股權的20%。
藍星是美國特拉華州的一家獨立的大宗商品貿易企業,成立於1922年,是北美地區居區域性領導地位的糧食及大宗商品貿易商,業務主要聚焦在糧食貿易、飼料原料貿易、能源産品貿易三大板塊。
然而,從新希望公佈的2016年年報來看,其投資美國藍星不但沒有盈利,還導致虧損。2016年,美國藍星實現營業收入高達345億元,但凈利潤卻虧損2.14億元。
新希望35億投資7年未兌現
事實上,劉暢要面對的,除了上述其接班後出現的問題,對“歷史遺留”問題,也需要其一一化解。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0年10月18日,新希望集團與阿壩州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美麗的九寨溝舉行。新希望集團擬在5~10年內在阿壩投資35億元,用於牦牛肉産品開發、品牌打造、草原保護、牦牛品種改良等方面。
雙方簽署的《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書》顯示,新希望將實施60萬~70萬頭牦牛科學養殖、健康育肥工程,並建設與計劃配套的1000萬畝優質草場。在牦牛屠宰和深加工板塊,將由其控股的阿壩新希望牦牛産業有限公司,分別在諾爾蓋縣、九寨溝縣、紅原縣分兩期,總投資分別為5000萬、8000萬元建設年屠宰能力達到20萬頭,年深加工肉製品10000噸的基地。
不僅如此,新希望集團更看重的是阿壩州優質資源的深度開發。按照雙方協議,新希望集團將與世界旅遊組織(UNWTO)聯手,加大資金投入,推動阿壩州成為世界級特色會議、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戶外探險勝地,與阿壩州共同打造世界級特色旅遊産業。
此外,阿壩州和新希望還將共同推動在水利和礦産方面的合作。
“但是至今為止,我們統計的數據顯示,新希望只在諾爾蓋縣和紅原縣有兩個牦牛屠宰和深加工項目的建設投資。”阿壩州商務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統計顯示兩個項目已經投産。
但是紅原縣商務局表示,這個原計劃投資1億元的牦牛屠宰及精深綜合加工項目尚未完工投産,截至目前已累計投資4794萬元。“紅原冬天大雪封山,夏天的建設週期有限,一般工程建設時間都很長。”工作人員解釋,據介紹,該項目已經完成辦公展示樓、廠房及附屬建設。顯然,2017年即將到來的草原8月份牦牛屠宰季又可能趕不上了。
(責任編輯: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