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當代金融家

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始於2011年5月,論壇匯聚來自監管部門、區域銀行、研究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媒體等一線精英和行業領袖,致力於中小銀行轉型發展獻計獻策,迄今為止中小銀行發展論壇已舉辦十屆,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寧、廣州、南京、成都等城市舉辦,是中小銀行相關領域資訊交流和合作的頂級盛會。
“2023(第十一屆)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于日前在武漢召開,論壇由《當代金融家》雜誌主辦,漢口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科藍軟體聯合主辦,螞蟻集團數字科技事業部、見知數據、CFC協辦,金智東博、智途雲安科技支援,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財視中國戰略支援。本屆論壇舉辦之際正值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掛牌,中國金融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論壇以“提質增效、數智未來”為主題,深度探討了數字金融時代的中小銀行高品質發展,聚焦區域性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難點、痛點以及困惑,致力於推動中小銀行加快轉型腳步,為新發展格局下的躍遷奠定紮實基礎。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單強,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峰,中央財經大學商業銀行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郭建鸞,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全球經濟首席分析師李嘉,中國民生銀行首席資訊官張斌,廊坊銀行董事長邵麗萍,武漢眾邦銀行行長程峰,盛京銀行行長柳旭,西安銀行黨委委員副書記、執行董事王欣,營口銀行副董事長唐凱,江蘇蘇寧銀行行長王景斌等數十位金融監管部門、銀行、科技領域領軍人物出席峰會併發表主題演講。
本次高峰論壇同時邀請了來自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中原銀行、廈門國際銀行、成都銀行、貴州銀行、北部灣銀行、吉林銀行等70余家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的代表,以及部分知名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代表。
以下為本次論壇的部分文字和圖片報道: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單強發表開幕致辭,他強調中小銀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金融的重要力量,在支援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為代表的這些機構,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主要表現為組織機制持續完善、資源投入更加密切、技術應用日益深化、數字産品持續豐富。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面臨挑戰,單強建議中小銀行銀行機構可以圍繞五方面加強研究, 一是進一步完善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機制;二是進一步深化金融科技佈局與應用;三是進一步推動金融業務數字化運營;四是進一步加強金融數據治理與融合應用;五是進一步做好風險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單強表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一直高度關注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這項工作,並且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一是持續加強行業數據的統計和風險監測;二是建設完善供應鏈金融數字資訊服務;三是圍繞金融科技應用與治理、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等領域開展調查研究,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智力支撐;四是研製並且發佈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披露、金融行業開源軟體測評、供應鏈金融監管倉等金融團體標準,深入開展網商銀行、金融分佈式賬本等領域企業標準“領跑者”的評估,力圖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標準支撐。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中國銀行業面臨著“三低一高”嚴峻挑戰——“三低”,即低增長,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下行週期,未來五年經濟增速將顯著下降;低需求,社會總需求不足,企事業單位和住戶部門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低息差,2022年來商業銀行凈息差逐季放緩,盈利增長壓力倍增;“一高”即高風險,銀行業面臨著的各類風險特別是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抬升,不良資産將有所反彈。因此,中小銀行應揚長避短、抱團取暖、加強研究,提升對宏觀形勢和政策的研判水準和應對能力,謀定而後動,在此基礎上保持理論清醒、戰略清醒、道路清醒。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峰以《積極有序推進數智轉型 增強中小銀行發展動能》為主題進行了現場發言。他首先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對論壇的勝利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並提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小銀行應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及監管要求,準確把握科技創新時代大勢,更好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局,積極有序推進數字轉型,增強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劉峰分享了三點體會,第一方面,銀行業數智化轉型加快推進。變革服務機制深化以客戶為中心;創新數智經營,增強經營管理質效;夯實轉型基礎,厚植持續發展動能。第二方面,政策護航,數智轉型規範發展。數智化轉作為創新舉措,其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領與護航。因此要一是堅持舉旗定向,標示轉型路徑。二是完善業務規則,強化合規經營。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培育良好實踐。第三方面,積極有序推進中小銀行轉型。堅定數字戰略;加強數據治理;培育數智人才;完善數智生態,開放合作;堅守數據安全。數智化轉型不僅靠銀行努力,也需要監管部門、行業組織、政府部門、客戶與社區等,協同推進數智化轉型,充分發揮數智化對發展動能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
某國有銀行全球經濟分析師做了《數智化助力提升顧問質效》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提質增效的關鍵是用好數字的意識、數字資源、數字技術,把業務的基礎從薄做厚,把用戶的體驗化繁為簡,抓住本質不變的需求來創新服務的模式,實現價值的提升。
並提出,隨著數智化技術加速的進步,銀行金融服務的需求和供給的模式也在加速演變。在供給創新過程中,人工智慧、商業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專業經驗五大技術要素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具體實踐中,通過數智化升級來服務實體典型場景,分別對應的客戶是財、資、信、審四大場景的需求。財滿足的是客戶在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的需求,提供智慧化的財務分析與診斷,大數據的風控諮詢等等服務;資是滿足客戶的資金融通、資産整合、資本運作的需求,提供智慧投顧的服務;信是滿足客戶對於高品質的知識、資訊、專家的需求,提供多層次的智庫的服務;審就是滿足監管,夯實會計資訊品質,防範金融風險,,為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規範化、數字化、集約化的資信的服務。要堅持用好數字意識、數字資源、數字技術,把業務基礎從薄做到厚,把用戶的體驗化繁為簡,抓住這種本質不變的需求,立足所能來創新服務,提升增效就是數智化未來。

北京科藍軟體資深大數據領域實戰專家張俊喜做了《安全可靠,降本增效——中小銀行數智化應用與實踐》的主題分享,他表示科藍在數智化轉型領域已經深耕多年,積累了180多種銀行數字、智慧化産品和應用。指出銀行業是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領域的運營商,關基領域信創本質是安可,銀行IT系統建設安全可靠必須放在第一位考慮。對於中小銀行信創數據庫的選型,建議從數據庫廠商的核心技術、智慧財産權、技術源頭、落地能力、企業生存能力五個維度衡量,選擇中國自主品牌非開源數據庫。他還結合實踐提出,中小銀行選擇數據庫不能盲從,大行重架構自下而上,中小銀行因科技力量不足,更加關注場景,在應用落地的過程中涵蓋了信創。中小銀行可以按照關鍵業務類、一般業務類、辦公管理類選擇3家左右信創數據庫,在成本控制、運維等方面尋求最佳平衡。在中小銀行網點智慧轉型方面,科藍軟體推出的智慧高櫃數幣機器人“小藍”是國內首創可直接替代人工櫃檯,零改造連通大堂區與安全現金區,一次投入可用八年,櫃員可以更加關注用戶體驗拉動行銷,降本增效作用明顯。“小藍”搭載鴻蒙3.0符合信創要求,一機可實現替代銀行網點人工櫃員、發卡機、報告單印表機、自動存取款機和遠端虛擬櫃員機。“小藍”已接入科藍虛擬數字人和百度“文心一言”,可助力銀行網點在智慧客戶服務、防範交易欺詐、智慧投顧服務、信貸決策分析等場景提升業務效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資訊官張斌做了《協同聚力,跨越數字化轉型深水區》主題演講。他認為,數字化轉型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一次經營管理的變革,這句話最核心的是説數字化轉型最終是業務轉型,本質上是經營管理的變革。當然這個變革中,數字技術是核心的驅動力與工具。科技引領是整個組織擁抱科技,就是組織中所有的人都在做産品創新,要提高流程效率,提高客戶體驗。要真正落實好科技引領,一定是科技和業務的融合,科技和業務的雙輪驅動。
張斌表示,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整體而言就是要對銀行的價值鏈用數字技術、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全面的數字改造,還要重塑與大幅提升客戶體驗,也包括對內部流程進行重塑,提升內部員工的體驗和管理效率。在整個價值鏈數字化重塑的基礎上,要強化和外部的數字化連結,不管是通過自建,還是通過合作,還是通過融入,去開拓場景金融業務。此外,AI可能是接下來數字化轉型最大的一個變數。

武漢眾邦銀行行長程峰在《生態共創 數智未來 眾邦銀行數字化發展探索與實踐》演講中指出,當前的銀行業日新月異,中小銀行賴以生存的土壤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變化還在持續加速,但是新業務模式的探索是非常艱難的。他就眾邦銀行的數字化發展和轉型實踐進行了分享與探討。眾邦銀行綜合實力已經居於民營銀行第一梯隊,發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同,一些核心産品如眾商貸、眾鏈貸、E賬通、雲網點、開放性數字銀行等多次取得行業協會高度認可和多家權威媒體表彰。
程峰強調,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背後的戰略思考和實踐探索是漫長而艱辛的。眾邦銀行定位的是支援實體經濟,專注服務小微大眾的網際網路交易銀行,是打通交易與場景的網際網路交易銀行。數智驅動、科技賦能、智慧運營是方法論,是實現模式引領的硬體。敏捷、創新、人才是機制保障、要素投入和文化底層,是實現模式引領的軟體。軟體和硬體必須要適配均衡,從而推動系統更好地運轉。

螞蟻集團數字行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曹詩洋進行了主題為《助力中小銀行數字化升級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分享。螞蟻有一句話叫“業務倒逼技術的演進,技術能夠去拓展業務的邊界”,數字化轉型不但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技術驅動經營方式的變化。螞蟻服務的數百家金融機構裏面,80%以上的用戶是中小金融機構,可以看到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小銀行始終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在未來三到五年,中小銀行將全面進入數字化升級的階段,所以“以數助實”,助力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廊坊銀行董事長邵麗萍進行了主題為《科技加持,創新加速——在本地化場景中深耕數字化轉型》的演進,她詳細分析了中小銀行的生存之道,以及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痛點和應對方法。廊坊銀行在轉型的關口,戰略的定力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不能顛覆作為銀行的核心本質。發展過程總結來看,第一階段是抓住當時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同時聚焦本地,做本地化的場景應用服務。未來增量業務是要發展物聯網線下的場景金融。
邵麗萍強調,中小銀行在能夠行穩致遠的發展規劃中,首先第一個要順應國家大的趨勢;第二,抓住區域的風口,在風口上盡最大的努力發力;第三,要適可而止,每次轉型過程發展基本上做到70%,及時地控制風險。

見知數據CEO何川帶來了主題為《城農商行數字化的新基建,現金流分析平臺》的演講,作為現金流分析平臺,強調的是現金流本身是有對公銀行流水,個人銀行流水,以及現在非常火的微信、支付寶的三方銀行流水,把所有的流水匯到一起做下一步的分析處理。流水本來是用於貸前盡調的,看流水是增加信用的,在評審的時候通過看流水能看得更快一點。現金流水整個全生命週期從一開始的流水獲悉及本行流水的導入,導入之後能夠快速了解這家企業,然後進行有效的數據清洗,並且完成數據品質的分析、信用的評分、指標的輸出,最後返回到風控系統中。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商業銀行研究所所長、博導郭建鸞教授主持了“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銀行發展”的圓桌對話環節。他提出傳統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就像舊城改造,舊城部分不動再建新城,最後是合二為一、脫胎換骨的數字化銀行。當前大的環境加上數字化轉型,競爭壓力倒逼出來行業內呼籲喊了二十多年的“以客戶為中心”。
四位來自不同銀行的討論嘉賓,分別介紹了各自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與發展。齊商銀行首席資訊官劉映輝介紹了齊商銀行在科技建設方面的成果,目前已具備基礎能力和數據能力,在技術賦能業務方面相繼建設了130套資訊系統,已經擁有了比較完整的數據應用架構。今年銀行成立了數字化轉型委員會,並提出了四部走的策略,線下業務線上化、線上多元化、多元産品體系化以及體系産品數字化。
晉商銀行數字金融部總經理顧志鵬分享了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晉商銀行首先從頂層設計層面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要採取的路徑措施,以及對應的機制保障。總結下來,主要是打造“3+3+N”。三個能力,持續的金融創新能力、敏捷的組織變革能力以及深度的客戶經營能力。
烏魯木齊銀行內控合規部負責人郭紅梅從科技賦能方面進行數字化運營、行銷、風控等方面的分享,烏魯木齊銀行正在採取雲原生、分佈式、微服務等技術建設新一代核心繫統、授信管理系統、智慧行銷系統三大基礎系統,全面提升客戶體驗和服務能力,打造支付敏捷交付的業務及一體化底座。
哈爾濱銀行零售銀行部副總經理王瑞鑫從零售、行銷端分享了在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上的心得,哈爾濱銀行首先選擇了小而精的戰略路徑,實施選擇上有物理渠道各個環節的打通。在産品打造上,基於城商行歷史上的資源優勢,利用品牌以及銀證合作的優勢進行業務的服務和拓展。

眾邦銀行首席資訊官李耀現場進行了《科技驅動未來——眾邦銀行生態共創工程》的分享,他主要就生態共創工程和眾邦數字化轉型兩方面內容的具體落地方面進行了全面解析。李耀同時針對今年以來火爆ChatGPT和AIGC領域提出,原來很多人工智慧都是專用型人工智慧,但現在人工智慧是在基礎模型訓練後的通用模型,經過簡單調校以後可以適用於很多不同的領域,這是很重要的突破。金融為本、科技為用,金融科技用在數字化轉型上面,核心帶來的是整個思維的轉變、模式的轉變。供應鏈金融是眾邦的立行之本,這幾年逐步把供應鏈金融從線上到線下,從供應鏈金融到産業鏈金融,裏面的很多痛點做了整理,推出了“三位一體”的同舟平臺,既有系統的支援,又有風控的支援,還有底層帳戶體系的支援。

2023(第十一屆)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主旨演講與論壇討論之後,“第五屆‘鐵馬’中小銀行評選榜單”于同期現場揭曉。鐵馬中小銀行評選是由《當代金融家》雜誌社主辦,多所金融院校提供學術支援,邀請多位金融學者、專家參與,秉承公正、客觀和權威專業的原則,通過九大維度綜合考察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推出基於中國銀行業綜合能力的評價指標和綜合競爭力排名體系,為商業銀行提供自省標準,為業內提供認知參考,以下為“第五屆‘鐵馬’中小銀行評選榜單”榜單內容。

(以上圖由眾邦銀行提供 授權給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