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中國太保在上海聯交所成功獲得項目公司股權並相應受讓項目公司名下資産,太保家園在上海的第三個養老社區項目正式落地上海靜安區。該項目將是中國太保打造的以服務半護理、全護理和失智失能老人為主,首個品質型普惠養老社區,並將以此項目為試點,探索打造15分鐘左右“一碗湯的距離”社區養老服務圈,發展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供給,為更多長者提供太保特色的身邊服務、終身服務和精緻服務。
滿足剛性需求,打造中國太保首個品質型普惠養老社區
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地處上海中心城區靜安區,交通便利,毗鄰公園,環境優美,生活配套完善,周邊醫療資源豐富,10分鐘車程內有長海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等三甲醫院3家、二甲醫院2家。中國太保將通過改建改造方式,將上海靜安國際康養社區打造成為旗下首個品質型普惠養老社區項目,並計劃在2025年投入運營。
上海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達542.22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36.3%。靜安區作為老城區,老齡化程度遠高於全市平均水準,老齡人口占比達到40.1%。區域內養老機構以“保基本”敬老院居多,缺少品質型養老機構。護理型養老機構供不應求,平均入住率近90%,入住率位居全市最高。
上海靜安國際康養社區建成後可提供近240套護理單元和記憶照護單元,近500個護理床位,並將通過與全球知名康養集團歐葆庭合資成立的太保歐葆庭公司開展運營,向有護理、康復、記憶照護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對標國際的高品質專業服務,有效支援和滿足區域內高齡老人的介助、介護服務剛需。項目集醫、康、養于一體,在提供全方位、多樣化、智慧化的護理環境的同時,內設康復中心還將根據長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正確的鍛鍊方式,全面提高長者的生活品質。
服務“大城養老”,中國太保積極發展多層次養老供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3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任務第七條為“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努力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作為紮根上海的全國性綜合保險集團,中國太保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上海“大城養老”貢獻太保方案。
上海靜安國際康養社區投入運營後,中國太保還將以此項目為中心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打造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發揮太保家園社區在醫療、照護方面的優勢,為5-10公里內高齡長者提供生活護理、慢病管理、營養管理、起居照護等到府服務,大大拓寬太保養老服務的覆蓋面。據測算,將可覆蓋區域內65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約100萬人,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多元化需求。
此外,上海靜安國際康養社區落地後,中國太保在上海已形成“一城三園三養”模式。靜安項目作為品質型普惠養老社區,與普陀康養社區、崇明頤養社區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為上海從60歲到90歲+的廣大長者提供全齡覆蓋的養老服務。
目前,中國太保已在全國11個城市落地13個養老社區項目,重資産項目全國佈局基本完成。下一步,中國太保將堅持“區位更近、規模更優、客戶更老”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項目佈局的同時,多措並舉加快輕資産項目的發展,擴大養老服務的供給。包括構建高品質的“太保家園”、中層次的“南山居”、與上海康養集團聯手合作的外部委託型或者租賃型普惠項目,從而形成體系性的養老服務模式。與此同時,太保家園將已有養老社區服務向周邊輻射,從而探索居家、機構相協調的業務發展模式,面向更多的老人提供身邊服務、終身服務和精緻服務。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