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入發展的核心引擎,充分發掘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對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11月26日,光大銀行採取線上方式在京召開“數據之光 解鎖未來”商業銀行數據要素研究成果研討會暨發佈會。國家資訊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于施洋,光大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楊兵兵發表致辭。會議邀請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光大銀行獨立董事、中國銀行業協會、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等機構和高校的權威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熱點問題與方案對策,為數據要素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會上,光大銀行發佈數據要素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商業銀行數據資産會計核算研究報告》和《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市場生態研究報告》,為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數據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給出光大方案。
數據資産會計核算是盤活數據價值的有效方式。《商業銀行數據資産會計核算研究報告》以中央深改委二十六次會議提出的“推動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建立數據資産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産品經營權等分置的數據産權運作機制”為理論基礎,率先提出將數據資産使用權和數據資産經營權列入資産負債表中無形資産二級科目進行核算。同時,研究報告創新性提出將基於數據研發形成的數據工具納入數據資産會計核算範圍進行核算,並根據商業銀行數據資産價值創造過程,給出“衍生性數據”和“數據工具”的會計核算和入表方案。

數據要素流通是數據價值發揮的關鍵一環。《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市場生態研究報告》基於“所商分離”原則,構建數據要素市場2.0發展體系,並給出商業銀行在數據要素市場新生態中的兩個新發展路徑,即作為數據商和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兩種身份,參與到數據要素市場的大迴圈中,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數據管理和業務協同創新等方面的優勢,拓展商業銀行經營新業務、新場景、新模式。
于施洋表示,數據資産入表與數據生態兩本研究報告的發佈,是在産學研協同推進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創新實踐方面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也充分體現了光大銀行作為商業銀行數字要素研究領域的引領者,在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的前沿探索和努力,為業界提供了前瞻性的參考和借鑒。
楊兵兵表示,金融是數據密集型行業,具有天然的數據稟賦,商業銀行關注的數據價值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資産估值,直接量化體現數據價值;二是數據資産會計核算,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産進入資産負債表;三是多角色參與數據要素生態,進入到數據要素流通的大迴圈中,獲取數據資産價值。光大銀行于2021年發佈的《商業銀行數據資産估值白皮書》,以及這次發佈的《商業銀行數據資産會計核算研究報告》《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市場生態研究報告》,都是為解鎖數據要素市場多元未來所做的思考和實踐。下一步,光大銀行將推動相關研究成果落地實施,並持續深化對數據要素價值釋放領域的探索和研究。
《商業銀行數據資産會計核算研究報告》和《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市場生態研究報告》的發佈,是光大銀行為推動數據資産列入核心資産、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所做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以期盤活數據資産新價值、激活數據要素市場供需主體的積極性、促進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圖為光大銀行北京分行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庫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