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老人 炎炎夏日謹防中暑
今年的三伏天顯得格外悶熱,在室外待上不到幾分鐘就大汗淋漓,長時間在室外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防暑降溫。那麼,該怎樣有效預防夏季中暑呢?今天我們邀請了江蘇省中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徐順娟為您科普老年人夏季中暑的知識。
通訊員 麻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中暑主要有哪些症狀
家住南京秦淮區的王奶奶,今年80歲,住在某小區的一樓,房間雜物多,通風條件不佳。在一個高溫天的下午,室外溫度高達35℃,家人發現她躺在床上,全身發燙,神志不清,家人趕緊撥打120,把她送到了醫院的急診室。“這位老人被送到醫院的時候,體溫高達40℃,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呼吸淺促,四肢癱軟。經過急診醫生的緊急搶救後,老人被診斷為‘中暑’,後來轉入ICU進一步治療。”徐順娟主任介紹。
中暑是在暑熱天氣、濕度大及無風環境中,患者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一般來説,輕症患者表現為體溫升高、皮膚灼熱、出汗、口渴、四肢無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重症的患者可以出現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可出現肌肉損傷、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甚至出現呼吸、迴圈功能衰竭,臨床上有部分重症患者因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徐順娟醫生表示,夏季溫濕度較高,老年人、戶外工作者以及有心腦血管等基礎慢性病的患者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避暑降溫,防止出現中暑。
中暑了該如何急救
炎炎夏日,發生中暑要及時處理,快速降溫是治療的基礎。處理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老年人機體素質較差,如果降溫的方式不合適,會導致皮膚軟組織的損傷,嚴重者還有可能導致心跳驟停。
老年人如果發生中暑,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可以進行皮膚按摩,促進散熱。若老人神志清楚,可以先喂其飲用涼開水、鹽開水或者綠豆飲等;用冷水擦拭皮膚;用毛巾包裹冰塊放置在頭部和腋下、腹股溝處等進行物理降溫。如果病情嚴重,神志不清者,可以掐患者的人中、內關、涌泉等穴位嘗試急救,保持患者頭側位防止誤吸,並立即打120送至醫院進行專業的搶救。因為中暑發熱與感染性發熱的發病機制不一樣,處理方法也不一樣,所以不建議大家在家中自行口服藥物,以防延誤治療。
夏季該如何防暑
1.老年人及其家屬應隨時關注夏季氣溫與濕度,尤其有基礎慢性病的老人更要意識到夏季對於自身的挑戰。選擇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保持涼爽、通風的居住環境。天氣炎熱時,儘量將戶外活動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較為涼爽的時候,鍛鍊過程中要注意控制運動量和運動時長,如果出現心跳加速、胸悶不適、頭暈、乏力等情況,立即停止運動,尋找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2.合理飲食,夏季飲食要清淡,不適合吃高熱量、油膩、辛辣的食物;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飲一些淡鹽開水以適當補充鹽分。還可以選擇中醫特色的代茶飲:如綠豆湯或綠豆飲(也可以加一兩片薄荷葉)、桂花酸梅湯(將烏梅浸泡半小時,煎煮15分鐘後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鐘後過濾取汁)、金銀花茶(金銀花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薄荷涼茶(鮮薄荷葉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等都具有清暑降溫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絲瓜湯、冬瓜湯、西瓜翠衣飲(西瓜皮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還有南京人比較喜歡喝的菊葉湯、鴨舌湯等也是夏季推薦的食物。
3.刮痧療法是中醫傳統特色療法,簡單實用,見效快。如果老年人夏季出現頭昏乏力、汗出不暢、食欲減退等情況,可以在家中嘗試簡單的刮痧,取穴常用印堂、風池、大椎、華佗夾脊穴以及六陽經循行部位,刮痧時間10-15分鐘為宜,以老年人的耐受度為準,不可強求出痧;刮痧之後,要讓患者休息,適當增加飲水。如果效果不佳,儘快到醫院接受專業的中醫治療。除了刮痧療法外,中藥湯劑、針刺療法、放血療法等都是中暑中醫特色治療的很好選擇,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