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在參加《財經》智庫主辦的“2021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佈會時表示,我國消費的主要生力軍是中等收入群體,釋放消費潛力的關鍵是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蔡昉表示,“十四五”時期應關注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各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面臨兩個轉捩點,即勞動年齡人口峰值和人口總量峰值。其中,201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跨過峰值,現在處於負增長狀態。勞動力數量短缺衝擊供給側,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放慢,資本回報率下降,同時生産率提高的速度也減慢。我國人口總量峰值或將在2025年出現。總人口的負增長不僅會帶來潛在增長率下降,還會造成投資和消費需求不足。
蔡昉介紹,老齡化一般會産生三個效應。一是人口總量效應。人生下來就是消費者,人口增長緩慢,消費增長就緩慢。如果人口負增長,其他條件不變,消費也將負增長;二是人口年齡結構效應。人老了以後消費傾向會下降。例如,在發達國家,許多老年人收入並不低,但他們的消費卻在減少,這被稱為退休消費之謎;三是收入分配效應。如果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窮人邊際消費傾向高,但收入低,而富人不願意消費,也會影響到消費。
老齡化對消費産生不利影響,對於如何提振消費,蔡昉認為,促進消費真正的生力軍是中等收入群體,因此今後政策重點在於不斷擴大培養中等收入群體,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未來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目標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脫離絕對貧困後的群體。我國完成脫貧攻堅後,有1億人擺脫絕對貧困,接下來有望培養成為中等收入群體,主要路徑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二是廣大城市務工人員。我國有2.9億農民工,其中1.73億是進城的,1.35億基本住在城市,比較穩定,這些人也有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關鍵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等。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