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作為民營企業家優秀代表獲得“改革先鋒”稱號。
劉永好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繼續投資、辦好企業的信心。新希望與改革開放同行37年,在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接力跑”征程中,將繼續聚焦消費與産業升級,將繼續創新創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發展充滿信心
劉永好説,“作為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獲得了‘改革先鋒’稱號,深感責任重大的同時,因國家和人民對民營企業家的肯定而感到榮幸和感動。”
新希望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劉永好回顧了新希望的創業歷程。“我們四兄弟出生於1949年前後,出於讓日子過得好一些的期待,1982年我們回到農村搞養殖場創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至今奮鬥了37個年頭。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的今天,更沒有新希望。”
劉永好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兩個重要“節點”。公司則從省內拓展到全國,再發展到跨國經營,從家族企業成長為公眾公司、行業龍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前段時間受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一定困難。關鍵時期,中央就非公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發表了多次重要講話,針對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減稅降負、解決融資難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安排。這是改革開放40年進程中的又一聲春雷。
“中央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繼續投資發展、辦好企業的決心和信心。民營企業家敢於制定目標、善於整合資源、勇於承擔風險、勤於挖掘匠心、誠于回饋社會,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活躍力量。”劉永好説。
腳踏實地耕耘
新希望與改革開放同行37年,一直堅持以農業食品為主業,腳踏實地耕耘,逐步成長為産業龍頭企業。公司積極參與全球化佈局,將國際先進的資源技術和國內市場相結合。過去三四年,公司在澳大利亞與上千家肉牛養殖場建立了合作關係,收購了澳大利亞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業公司,在中國和美國建立了肉食品加工銷售企業,在全球形成了以肉牛産業為主的産業鏈。
2016年,新希望和小米等公司發起成立新網銀行,試圖走出一條靠高科技、智慧化、大數據做銀行的路子。
劉永好表示,在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接力跑”征程中,新希望將傾盡全力,繼續聚焦消費與産業升級,連接國內外市場,生産更多優質安全的食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繼續開拓大數據風控技術,為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賦能,為小微企業和創業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繼續在全國倡導和推進“現代農業、生態修復、精準扶貧”三結合模式,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助力扶貧攻堅;繼續助推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五年內培養10萬個鄉村技術員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選拔100名鄉村創業合夥人。
“新希望要堅持‘志不改、道不變’,將創新創業進行到底。我們將繼續立足實業、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力爭成為世界級的農牧與食品企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鄉村振興和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劉永好説。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