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朗讀者》第二季回歸!昨晚是第二季的第一期節目。
今晚看節目的浙江小夥伴會發現其中一位朗讀者是我們熟悉的人,他就是浙江著名著名企業家娃哈哈的創始人,現任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
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最細膩的情感,用最誠懇的聲音訴説生命的厚重。2018,賦予歲月情感,賦予故事溫柔,願你在寬廣的人生之道上,有我們溫暖相伴。初心不改,朗讀依舊。

著名企業家宗慶後朗讀季羨林《八十抒懷》獻給年輕的新一代。
他説“一個人要做點事業,首先要有理想。現在我是應該不需要再繼續賺錢了吧,我這幾輩子也用不完。但我還在努力工作,只想要為社會、為國家做點貢獻。”這就是他的初心!
季羨林《八十抒懷》(節選)
朗讀者:宗慶後
看一看自己的身體,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看一看周圍的環境,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金色的朝陽從窗子裏流了進來,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樓前的白楊,確實粗了一點,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時令正是冬天,葉子落盡了;但是我相信,它們正蜷縮在土裏,做著春天的夢。
而回頭看呢,則在灰濛濛的一團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條路,路極長,是我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我現在就是抱著這種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對國家、對別人有益的事。我知道,未來的路也不會比過去的更筆直,更平坦,但是我並不恐懼。我眼前還閃動著野百合和野薔薇的影子。
宗慶後: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曾蟬聯多年內地“首富”的宗慶後。成功的背後,從來不缺乏坎坷的故事,賣過冰棍、做過農活、修過大壩,一直到42歲才開始正式創業,這位看似平凡的企業家,卻極富傳奇色彩!如今,年過七十的他還堅持在工作中做到“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
浙江新聞+
娃哈哈的故事
江湖上曾經有句傳言:永不上市三大家,華為順豐老乾媽。其實,這句傳言並不完整,至少還應該加上娃哈哈。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與順豐王衛一樣,也是不上市的代言人。
娃哈哈作為國內最知名的民族企業、製造業企業之一,一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但宗慶後多次表示,娃哈哈有100億元現金,不需要上市。除了不差錢之外,宗慶後也説過,娃哈哈股東數量有15000個,但法律有規定,企業上市之前股東數量不允許超過200個,而全部整合上市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如果上市,這將是最大的障礙。

有人説,宗慶後最近給員工派發了2.5億“剁手費”。2.5億是真事,但不要節外生枝扯雙11。這是宗慶後給員工的犒賞,感謝娃哈哈人30年來的齊心協力、風雨同舟。
據説,這筆錢是按貢獻度發的,惠及面那是相當的大。宗慶後對員工的好,是有目共睹的。從1999年開始,宗慶後就在娃哈哈實行全員持股。如今,已經有近2萬名員工持有娃哈哈的股份。在娃哈哈工作滿一年,通過考核的員工,都可以購買一定數量的娃哈哈股份,每股1元,回報率在50%—70%之間。
共同富裕是這個社會的終極福祉,也是首先富裕起來的人應該盡的責任。宗慶後一直有個樸素的財富分享理念:幫助未富人群共同富裕。宗慶後還默默地幫過許多人。

“娃哈哈存摺”的故事他基本沒對外界講過,那是1993年的初春,宗慶後邀請了10多位校長前來娃哈哈參加一個座談會。“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想聽大家談談教育的困難。”宗慶後説。教育的困難,每個校長都有一肚子苦水。
座談會後,很快有消息傳來:娃哈哈要給全區(杭州市上城區)每個教師每月補貼50元。50元,在那時候是什麼概念?當時老師的月收入才400多元,5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時的物價差不多是這樣的:一根油條三分錢,一個大肉包一毛五,一碗菜肉面六毛五分,一碗片兒川大概八毛錢。涌金君當時在杭四中上學,每個月的零花錢才五塊錢。難能可貴的是,這本“娃哈哈存摺”延續了二十多年。

“我賺錢為什麼?還不是為把教育辦好!”老母親言傳身教,讓這位富起來的教工子女一輩子都沒忘了教育。
2016年,宗慶後戒煙了。聽媽媽的話。人要活得健康!幾十年的老煙槍,説戒就戒了。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