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8日訊 (記者 朱軼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表示,中國的發展“很了不起”,如果大家希望一個有創造力、有活力的經濟體的話,我們必須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邁克爾·斯賓塞多年來非常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他認為站在全球角度看,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保持著比較高的發展速度,處於從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國家過渡的階段,“中國的程度毫不誇張的説,是很了不起的”。過去也有一些國家曾取得像中國一樣的成績,但是經濟規模要比中國小得多,而且內部複雜性也不如中國。
大多數國家都曾經出現過停滯,停滯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中國已超過6%的增長速度,和其他國家相比是一個非常好的速度。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進展順利,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呢?
斯賓塞首先提到,這意味著企業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不然他們就會被其他的企業所取代了。第二,人力資本在經濟中也越來越重要,我們通過教育來提高人力資本的品質,這樣他們能夠繼續在社會中發揮好作用。第三,創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發展早期的階段往往是進口其他國家的技術和資本,引進他們的智力資源,複製他們發達國家的做法,但到了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過渡時,要維持比較高的增長,必須要進行重大創新。第四,創業也非常重要,過去需求沒有這麼大,大家收入比較低,不需要很發達的服務經濟,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邁克爾·斯賓塞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説法是適用的,由此他提出金融部門必須進行改進,以至能夠正常分配資本,“企業要想發展,需要擴大規模,需要在一個公平環境中競爭,這就需要資金。”
斯賓塞表示,中國雖然在金融改革中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需要進一步加快。這樣的話,才能維持並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確保資本能夠得到合理配置,確保資本的配置能夠産生合適的收益。
同時,斯賓塞強調金融行業的改革,對於整個中國的國企改革來説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家希望一個有創造力、有活力的經濟體的話,我們必須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他解釋説,這包括市場的進入和退出,説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因為它涉及到很多的問題,包括障礙,包括獲得資本資金的能力,包括國有企業如果破産應該怎麼辦等等。
(根據會議現場整理,未經嘉賓本人審定。)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