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近年來在海外並購,一切都離不開“吃”。我們投食品、農業,比較笨,但也是在把健康和快樂帶回中國。
郭廣昌: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走出去是為更好地回來,將更好地資源帶回中國,因為復星是根植于中國的企業,永遠做多中國!
大咖縱論中國企業國際化與投資機遇。(本組圖 本報記者 鄭曉東 攝)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把健康和快樂帶給中國
●本報記者 林雯
作為中國的知名企業,新希望集團近年來在海外並購動作頻頻,並購的主線其實也非常明確,劉永好説,一切都離不開“吃”,“我們投食品、農業,比較笨,但也是在把健康和快樂帶回中國。”
市場競爭是常態
不要視為惡意攪局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並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並購遭遇攪局者導致中途“流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但是,劉永好卻認為,與其將並購過程中遭遇的波折視為惡意攪局,不如將其視為正常的市場競爭,“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就是競爭者多了,賣家自然想賣出個好價錢,而中國企業在面對挑戰時,要做好應對措施。”
劉永好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支援論據——在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企業ANC的過程中,新希望遭遇了印度企業的阻擊,在對方先與被收購方簽訂了框架協議的情況下,劉永好依然帶領團隊從ANC的股東入手,最終將佔據了絕對有利地位的印度企業淘汰出局,順利完成收購,“遇到惡意攪局者不要怕,我們要有耐心和好心態,考慮好各方風險再去應對就更有底氣。”
企業收購有內在邏輯
中國企業應紮根于中國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頻頻抄底資産,但最終的成交價格卻似乎與底價相距甚遠,因此也曾被外界質疑為“人傻錢多”。聽及此,劉永好看了看坐在他左手邊的郭廣昌,反問道:“你看郭廣昌傻嗎?”他説,企業收購有其內在的邏輯,有時候表面看起來好像很貴的東西,當它與中國市場嫁接後能産生更大的作用時,這項收購就是非常有價值的。
雖然中國企業一直忙著“走出去”,但劉永好始終堅信,中國企業的根依然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也依然在國內,新希望集團不會把“大市場”丟掉,“我們做任何市場時都在考慮這是不是對我們的國家有利,這是最重要的。”當然,既然是海外並購,最終也要考慮這項並購是不是也同樣有益於當地百姓,是不是得到世界的認同,“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做好‘本土化’,不要讓人家覺得我們只會買買買。”
名片
劉永好,四川首富,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後榮獲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扶貧狀元、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以及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的“亞洲之星”、亞太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CCTV年度經濟人物等。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將更好的資源帶回中國
●本報記者 李曉平
“一大早碰到王健林兄,我就在想,今天我應該設定一個什麼樣的小目標?後來想,至少有一點可以做到,就是説得短一點,給後面的演講嘉賓更多的時間。”昨日,投資論壇現場,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開場白,令很多人會心地笑了。
中國是全球化受益者
郭廣昌是整個江浙財團在商界的代表人物,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其旗下的復星集團在資本市場更是名副其實的“大鱷”。昨日,郭廣昌暢談了復星集團的幾筆海外投資,分享了他對全球化的思考。“復星正在全球範圍之內整合資源,我們提出的模式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他説,復星走出去是為更好地回來,將更好的資源帶回中國,因為復星是根植于中國的企業,永遠做多中國!
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現在面臨著很多挑戰。郭廣昌説,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在前面30多年有很多優勢,如勞動力成本、強有力的招商引資力度,但是現在這兩方面的挑戰很大。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相比,目前印度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還有招商引資,我發現美國招商引資比我們還厲害。
全球化讓更多人受惠
全球化對全球經濟是有利的,這是企業家和政治家普遍的共識,但是如何能夠惠及到所有人,這需要企業家做出更多的範例,讓大家相信,全球化可以讓更多人受惠,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轉移、污染源轉移。郭廣昌説,中國動力依然強勁,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勞動力成本上升了,可以通過創新、通過科技投入來增強競爭優勢。
“不要以為我們全球化已經走得很好,其實才剛剛開始,還沒有進入一個深度的全球化過程。”郭廣昌説,以前我們更多的是被全球化,現在應該主動全球化,這方面政府的主導也是積極的。不要為了投資而投資,應該通過全球化佈局,把世界上各個國家不同的稟賦為我所用,幫助企業提高創造力和競爭力。
他以復星為例,七年前,復星就開始在美國佈局研發創新,大量的創新項目已經在這幾年逐步顯現出來,同時復星在以色列這個創新國度的投入也很大,目前復星已經基本形成了24小時的醫藥研發體系。
名片
郭廣昌,復星集團董事長,浙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入選福布斯2014華人富豪榜,2014年全球投資及銀行領域最具影響力50人。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