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普遍認為,網際網路教育已進入投資紅海,如何找到新的領域?昨日,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湯敏分享他在農村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實踐時表示,農村學校、村小教學點和終身教育這三個領域還沒有被資本重視。他認為,這正是網際網路教育未來投資的藍海,“網際網路教育正在給中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帶來改變。”
網際網路正在改變農村教育現狀
從經濟學轉向並不熟悉的教育領域,63歲的湯敏沒有退卻。最近幾年,他一直在貧困地區推行一種叫“慕課”的教育模式,試圖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改變農村教育的現狀。
昨天的“資本驅動下,網際網路教育新路徑”主題峰會上,湯敏講了他在山東泰安市寧陽縣一所學校的見聞,“排名倒數第一,學生考試成績最差。”去年10月,這個學校採用了“翻轉課堂”的網際網路教育模式,“昨天,他們給我看了數據,這個學校重點高中的升學率翻了將近一倍。”
湯敏説,網際網路用很低的成本,使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農村學生和教師身上生效,快速改變了一個農村學校的現狀。
除了農村學校外,村小教學點也在網際網路教育的幫助下發生了變化。兩個月前,湯敏前往青海考察。“青海一個很偏遠的學校,只有一個老師兩個學生。青海教育廳給他們發了三個裝有教育軟體的平板電腦,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學習,還教老師用平板電腦,最後這兩個學生,在區裏考試總能考第一、第二。”
湯敏説,中國有6萬個教學點,有好幾百萬個學生,解決這些地區的教育需求,也是網際網路教育未來可以投資的藍海。
用網際網路教育把農民工變成工匠
“慕課真正的大市場應該在校外。”湯敏稱,“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帶你學電焊’‘帶你創業’的東西,用視頻、APP産品的方式,推向那些有學習需求的農民工。”湯敏説,中國僅農民工就有2.7億,網際網路教育就是在把一個農民工變成工匠。
湯敏認為,網際網路可以發展出終身教育的新模式,這也是網際網路教育創業、投資的藍海。在昨日的峰會上,湯敏對中國的資本和企業家提出了三個呼籲,“請各位再多一些良心、多一點創新、多一分擔當,我們需要在這片藍海中不斷地試驗,我們可以向教育部、財政部證明,網際網路教育可以解決傳統教育領域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於企業如何在網際網路教育的藍海中賺錢,湯敏認為,一方面是政府購買服務,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靠增值服務費賺錢,“因為這三個領域的教育需求基數非常大。”
■ 互動
網友提問:網路教育的體驗效果如何?
湯敏:肯定比沒有好。慕課、翻轉課堂才發展了一兩年時間,如果出一點小問題,就把它否定掉,這不公平。至於體驗效果,我們看到數據了,它能夠高效地解決在傳統教育體系裏無法解決的問題。
■ 聲音
農村學校、村小教學點和終身教育,這三個領域需要投入很多錢和教育創新,這三片藍海,很可能是未來教育發展中一個能夠賺出錢來的領域。但這些錢怎麼賺?不一定從受教育者身上賺,有可能從國家、從社會裏賺出來,比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只要網際網路教育在這些農村現狀的試驗中走通了,照樣可以賺錢,因為基數很大。
——湯敏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珍妮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