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抓住大健康産業發展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6-03-24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為增強人民體質、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助力經濟轉型升級開闢新的空間,健康中國建設為大健康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居民醫保體系、逐年提高醫保補助標準、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等,都使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有了很大提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仍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時現報端,城市醫院人滿為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舉步維艱,同時,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等也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保障國民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這使得當前我國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之間仍有較大差距。衛生資源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合理,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較差,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物政策在制定、調整等方面仍存在滯後或缺失,執行力度也不夠。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亞健康等趨於增多。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發展大健康産業。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産業、完善大健康服務。發展大健康産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産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為此,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粧、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産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諮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産業。

  當前,我國發展大健康産業既具有重要意義,又具有良好條件。積極發展大健康産業,不僅有利於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而且有利於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當前大健康産業面臨著巨大機遇,潛力體現在,一方面,我國除了存在大量的病人,亞健康人群規模也比較大,人口老齡化發展很快。以人口老齡化為例,我國從上個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60歲以上人口接近2億。2030年我國將迎來老齡化高峰,老齡人口將超過3億,將是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龐大的人口數量、老齡化加劇、技術突破、網際網路+、醫療體制改革等背景下,我國的醫療健康産業必將迎來井噴式發展,到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産業總規模突破8萬億元完全可期。發展大健康産業,不僅可以提高人們體質和生活品質,而且可以讓龐大的老齡人口變成擴大內需、推動發展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在我國,人們治病意識強,防病意識弱、保健意識差;大健康概念尚未普及,健康産業發展滯後。比如,在預防方面,國內健康管理企業大都還處於體檢、健康諮詢、健康網路服務、産品推廣等初級業態,運營模式亟須創新;在治療方面,生物醫藥雖然作為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其發展面臨資金、技術等多方面制約;在保健方面,尚缺乏統一標準和認識,資源分散,良莠不齊,難以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社會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我們有著悠久的中醫藥文化傳統,講究“藥食同源”,注重治防並舉、養療結合。應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和機制,健全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機構建設,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廣中醫藥標準和適宜技術,實施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開展中藥資源普查。積極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旅遊等特色服務。保護和促進民族醫藥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新農科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 曾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