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活不是朋友圈曬出的那樣
- 發佈時間:2015-12-28 08:20:0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王陽説‘因為抑鬱症,我休學了一年’,我幾乎驚呆了。”時隔半年多以後,黎銘依然兩手比劃、表情誇張地説道。
王陽進入帝國理工大學後,面臨新環境,加之學業壓力巨大,煩悶日積月累。上大二後,因為抑鬱症,王陽休學回國治療。一年後,他再次回到學校,逐步適應了學校生活。
當把15歲的兒子送到美國留學時,媽媽黎銘是開心的,因為她覺得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長期以來,她都“盯”著兒子的學習和成長。兒子還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讀初中時,她便組建了一個千人規模的學生家長群,專門討論青少年教育的話題。可如今黎銘想和兒子打電話都不太方便。兒子經常説“我很忙”,讓黎銘深感困惑。
焦慮也隨之産生。把孩子送出國讀書是明智的選擇嗎?孩子在國外讀書適應嗎?生活和學習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尤其是當她從媒體上看到一些關於留學生的負面新聞時,更是感到揪心。
從今年3月開始,黎銘用時180天,走訪了國內外24所名校,真實記錄了在英美留學的99位學生的升學和成長故事,寫成《聽説》一書。
黎銘説,“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很快適應了環境發展很好;也有人感到沮喪,甚至有人因留學得了抑鬱症。我只真實記錄99個人的故事,希望讀者可以從這些樣本中找到答案”。
適應留學的環境嗎
曾經的學霸換了環境變成了學渣,整天打遊戲、喝酒、挂科、哭泣,這是上海王田在弗吉尼亞大學的生活。學校甚至撤銷了他的“特權學者”身份。
“他現在好多了。”黎銘説,在經歷了迷茫之後,王田及時調整狀態,振作起來,學習生活步入了正軌。
對於章傲穎來説,瓦薩文理學院的氛圍讓她震驚。學生宿舍男女混住,共用洗手間。宿舍裏半夜傳來雞叫,竟是動物保護者撿回來的小雞,在宿舍養成了會打鳴的公雞。迫於學費昂貴等壓力,章傲穎提前完成學業,到金融機構工作,還協同創立一家公益組織。
因為倉促出國,吳奕格申請了亞洲學生很少的愛荷華大學讀書,因種族歧視遭到同學的惡作劇。他告訴黎銘,他對家人只報喜不報憂,因此父母很難知道他真實的遭遇。
對於留學的壞處沒必要放大
採訪了好多留學生後,黎銘終於理解了兒子生活狀態。因為兒子不僅有學業,還要參與各種活動,不僅有體育課程,還有音樂訓練。現在,她已經習慣了用郵件與兒子溝通。
黎銘通過和教育機構合作等渠道聯繫留學生,但也有很多學生拒絕採訪。有的是因為不希望家人知道留學的情況,有的是因為不想讓負面的故事寫出來。因此,這本書並沒有反映留學生的全貌。“平時留學生在朋友圈曬出來的都是吃喝玩樂的一面,掩藏了內心的辛苦和壓抑。有學業的壓力、不同文化的壓力、家裏高期許帶來的壓力等”,黎銘覺得,留學有好處也有壞處,要批判地看待,對於壞處沒必要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