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購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
- 發佈時間:2015-09-23 09:40:42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思維對於傳統行業的改造和升級是現階段驅動中國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網際網路對於傳統行業的滲透,不僅意味著新的商業機會,更意味著産業模式的升級甚至監管方式的改變。對於政府採購而言,網際網路似乎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本文嘗試觸碰“網際網路+”時代下政府採購如何借力這個新問題,拋磚引玉。
“網際網路+”的實質是什麼?
作為非網際網路專業人士,筆者對網際網路思維的理解更多是來自於對身邊網際網路産品與商業模式的直觀感受。如今,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謂“潤物細無聲”:淘寶網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讓傳統的零售業感到了陣陣寒意;滴滴打車從最初只是在改變計程車的運營模式,到目前來看,這個小小的APP似乎志在全方位重塑人們的出行習慣,成為新的、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各种家政、餐飲、洗衣、汽車服務、二手房交易、律師諮詢甚至銷售管理等平臺正在以“平臺+仲介”的形態、以先引流後取而代之的策略,讓傳統的仲介行業難以為繼。
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口號是:哪有彆扭的地方,哪就有創新的可能性。在既有的監管體制和行業格局之下,對於用戶來説,“彆扭”的地方要麼意味著體制的桎梏,要麼意味著暴利的存在,要麼意味著資源的錯配。通過減少資訊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以網際網路作為資源整合手段,可以擠出原有的暴利獲益者,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構建起新的産業生態,惠及産品受眾。
當然,借勢風險投資的強大運作能力,新崛起的網際網路行業相較之前的競爭也更加慘烈。“老大和老二競爭,結果老三不見了”的故事可能會變成“從此這個世界上只有老大”。因此,網際網路行業的反壟斷和行業監管都需要重新定義。同時,新模式的涌現會導致跨行業的競爭,正如中國移動怎麼也想不到,打敗它的不是聯通和電信,而是微信。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時代,一夜之間也許就會涌起萬千變化。
政府採購的痛點在哪?
我們不妨以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心態來尋找政府採購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聯:政府採購的痛點在哪?如果這樣不容易回答的話,我們不妨暢想一下:理想的政府採購會是什麼樣?
我們希望能夠有這樣一個採購平臺:
◆提供政府採購貨物、服務和工程的電子化採購流程,將法律法規政策等制度規範嵌入採購流程,真正實現制度管控流程;
◆實現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專家庫數據互聯,專家在全程監控下參與遠端評標;
◆建立供應商參與政府採購的信用記錄體系,該記錄與供應商實現代碼對應,在未來的採購中直接通過系統進行提示;
◆供應商需要提供的相關認證能夠實現網路存檔,並由認證單位與採購系統進行對接;
◆將採購結果公告的數據嵌入價格指數系統,實現各品目的實時價格監控,同時為採購人制定採購預算提供一手數據支援;
◆提供全國採購代理機構的專業能力數據、既往績效數據,便於採購人自行選擇社會代理機構;
◆建立政府採購評審行為的大數據分析系統,觀察地區採購趨勢、行業採購趨勢、採購代理機構單體規律和評審專家個體評審規律,為財政部門進行宏觀監管提供總體數據,同時為個別風險排查提供預警機制;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擴展,實現某些品目履約驗收的自動化;
◆通過大平臺數據,為納稅人提供全景化的政府採購資金去向分析,進一步提高政府採購的透明度。
筆者的“暢想”顯然是挂一漏萬。不過,總而言之,統一平臺的建立,將減少對簡單的、程式性代理的需求,也將會對採購代理機構的專業代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採購人來説,一切採購行為都將在陽光下運作,監管將實現360度無死角;對於供應商來説,政府採購的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將全面提高,政府採購的輸贏只能靠實力説話;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在推動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的進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系統性的、宏觀的監管,且各級財政部門能夠各司其職,宏觀制度調整和微觀個案監管均能夠照顧到。
政府採購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
如何實現從此岸到彼岸的跨越呢?目前,整體而言,商業資本的介入和網際網路創業者的高效創新是可能的途徑,然而風險投資對超高收益回報的追逐與政府採購的公共屬性之間如何平衡則是一個難題。而政府本身似乎也不是一個合適的創業主體,政府內部的科層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決定了政府不適合直接對一件需要迅速推動、不斷試錯的事務直接操刀。
政府採購究竟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恐怕沒有一個現成的答案,需要我們的監管者、行業領軍者、行業自律機構、網際網路創業者之間不斷溝通、磨合,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各司其職。商業創新者創新技術平臺和管理模式,行業自律機構協調行業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整合、監管部門確定平臺上某些職能的公共屬性尤其是數據的公共屬性,同時對平臺的運作進行監管。用共贏思維主導合作。(作者係政府採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