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沒有明朗商業前景的新技術?
- 發佈時間:2015-09-12 01:30:3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關注
“如果你是醫學專家,會不會資助太陽輻射研究?”9月9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走訪中關村,帶來他的投資新視角,他在4月成立了斯穆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並將在華首筆投資放在3D列印領域的中關村創業企業O.ME公司。
“一個發明走進另一個領域可能有改變世界的魔力,”斯穆特説,“倫琴射線的發現就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發展。”他經常思考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往往專注一個領域,看似向前走,究竟探沒探對方向。“很多未來的科技已經存在,只是沒有被應用。”
隨著科技創新的發展,天馬行空的“胡搭亂配”有可能産生顛覆性的科學進展。“片狀石墨烯是分子物理領域的研究,而前不久它被證明能夠快速、高效地解決水資源問題。那麼,如果你是水問題專家,會不會資助石墨烯研究呢?”
科學研究落地躲不過一對難調和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發現的最初,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它將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投資追求回報,沒有可見的好處時,它往往視新技術如無物,尤其是在跨領域落地時更易遭遇“滑鐵盧”。
“初生企業‘敲門敲不開,找人找不到’很常見,”國務院參事石定寰表示確有這樣的情況,他調研時發現,不被驗證的新技術不僅難敲開投資者的門,也難被大企業相中。
“該如何對待沒有明朗商業前景的新技術呢?”斯穆特追問。這位諾獎得主在變身天使投資人之後試圖來點不同的。
之前的做法是,政府負責投資有社會價值的研究,注重公益性,商業投資則為有經濟價值研究“砸錢”,“這樣的‘二分投資理念’是時候發生變化了,”斯穆特認為,科學發明走向商業化的過程中,小公司更靈活,能用簡單方法解決複雜問題。斯穆特在他投資的O.ME公司考察時,對於技術的關注倍加細緻,他在天體物理領域的研究進展也將在這個公司嘗試應用。
石定寰也認為,在創新創業的推進過程中,“‘支援什麼’不能分得過細過死,涇渭分明不可取,要留足探索的味道。”
改變二分投資理念的同時,溝通的順暢也很關鍵。時下,跨越政府主權的機構逐漸出現,推動各種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啟迪控股副總裁、清華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張金生介紹,“啟迪每週五下午都會組織項目和投資人的對接會,我們會幫助‘初生牛犢’完善自己的項目,讓它能引起投資人的注意。”
據科技部戰略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韋東遠統計,目前各政府部門出臺的指導政策約17個,“我國處在創新創業起點階段的爆發期,培育好環境、搭建好平臺是各地的共同點,但在細則的推進和補充上,行政部門應該注重産業形式的變化,要有獨特性、有試新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