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科交叉+校企聯合+教改“試驗田”

  • 發佈時間:2015-07-20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通訊員 王 芳張 青本報記者 過國忠

  “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定位準確,富有特色,對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很有啟發。”近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題調研組在江南大學考察,高度肯定了江南大學在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上的成功做法。

  近年來,作為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輕工高等教育為特色的高校,江南大學不斷探索,逐步將多方面的辦學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資源,加強大學生思維品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開展了至善學院、君遠學院、整合創新設計實驗班等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改革試點,培育了一批批科技創新人才。

  學科交叉 用戶需求納入培養方案

  “嬰幼兒時期是身體變化發展最大的時期,我們希望將這段時間孩子的變化以圖片、錄音、文字等形式記錄下來,它會記錄孩子成長的許多數據。當這個應用程式使用週期到了,或被刪除了,它會將記錄的東西以二維碼還給你。”在江南大學設計學院2015屆畢業設計展上,大四學生李穎剛向記者介紹了他的畢業設計作品——“記錄嬰幼兒成長”應用程式。

  設計展上,像李穎剛這樣的學生作品得到了極大關注,他們從大二開始加入整合創新設計實驗班,接受了一套全新的設計教育培養體系。作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改革試點,成立於2012年的整合創新設計實驗班,採用靈活化的管理模式和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重在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創新潛能。

  與以往分專業培養方式不同的是,實驗班在課程體系中還囊括進商業、管理、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圍繞大設計的理念,新增四門必修課,培養學生從定義産品和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一直到項目論證的整個流程全方位綜合素質。

  空巢老人、高齡産婦、騎行族……3年來,實驗班的學生們深入不同社會群體進行調研,挖掘了這些群體的真正需求。“空巢老人長時間無人看管,通過對床舖的高度、弧度的測算,設計讓他們舒適的床舖……”設計學院院長辛向陽教授告訴記者,學生的作品或許不是很成熟,但傳遞了一個資訊,優秀的設計作品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並實現,這也是實驗班創立的初衷。

  經過3年的發展,實驗班的培養模式已得到企業的認可。首批實驗班的學生不但基本實現了100%就業,有些在畢業時還受到了騰訊、網易、蘇寧等知名企業的哄搶。談及在實驗班的學習生涯,李穎剛頗有感觸:“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除了吸收本專業的知識,還要涉獵其他學科。實驗班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知道的太少了,它教會我怎麼去提問,怎麼去尋找痛點,怎麼根據用戶的需求設計産品。雖然也曾有過迷惘、痛苦和失落,但受益是一輩子的。”

  校企聯合 在一線實踐中提升才幹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高級工程人才,是江南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君遠學院作為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養計劃”人才培養基地,本著“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作為強化培育的核心。

  為期六周的機電綜合集中培訓,機器人系統、數控系統、PLC綜合自動化三模組訓練,三周的機電一體化系統課程……在學院,各類實踐應有盡有。學院與周邊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在長三角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此外,學院還與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汽無錫柴油機廠、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

  君遠學院院長張秋菊表示,除了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3+1”培養模式裏的一年企業實踐,學院還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和“項目小組制”,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訓練與大賽。君遠學院每屆只招收60名學生,四年的時間裏,君遠學子先後獲江蘇省力學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省部級以上獎項31項,以第一完成人申請專利10項。

  “進入君遠學院,壓力滿大的,尤其是實習初期很不適應,但是過了那個階段就會發現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君遠學院2011級01班學生朱建峰感慨地説。朱建峰大四進入無錫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在那裏,他不僅得到鍛鍊和成長,還找到了自己的畢業課題——大型無心磨床回轉盤工作臺設計及結構分析。現在,他已簽約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

  教改“試驗田” 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拔尖人才

  楊佔海,理學院13屆至善榮譽生,畢業保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獲2012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2011年全國大學生艦模大賽一等獎,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丁寧,食品學院14屆至善榮譽生,畢業留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並擔任負責人,申報專利1項……翻開歷屆江南大學“至善特別榮譽獎”獲得者的簡歷,一排排的競賽獎勵令人讚嘆。

  作為教學改革的“試驗田”,江南大學至善學院在國內首開先河,自一年級起在全校所有本科專業學生中選拔3%—5%具有突出培養潛質或特殊專長的優秀學生,採用“虛擬學院”的運作機制,優勝劣汰,通過能力強化、資源優先、榮譽吸引等舉措,積極探索高素質、創新型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至善學院實施素質創新課程自由選課制度,打破原有的班級概念,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課程。學校聘請教學名師授課,並配備學業導師,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鼓勵學科交叉。這些導師全部是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教學名師。此外,學院還專門設立了“至善講壇”、“企業家解讀人才需求”等系列講座,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繼續深造率(升學/出國)88% ,海外交流交換率112%(9個國家和地區49所高校),發表學術論文238篇,申請專利101項,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參與率100%,省部級以上獎勵487人次……成立6年來,至善學院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創新驅動戰略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正如該校校長陳堅所説,“學校創新人才培養關注社會需求導向,推進特色學科建設和專業調整,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學生特點構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注重通過校企、校地聯動,打造貫通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産業化整個創新鏈的科研創新和育人平臺,形成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氛圍。”2014年,江南大學以“全過程教育”為特徵、基於全面訓練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食品學科創新實踐鏈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讓創新成為新常態”,也許正是這句江大師生常常挂在嘴邊的話,才有了今天江大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初步碩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