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小飛機,農民也能輕鬆“飛”
- 發佈時間:2015-04-10 07:35:47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變形金剛紅藍二將把門,風火輪、小型無人機紛紛亮相,你能想到這些很“潮”的機器都是用於農業植保的機具嗎?9日上午,第八屆中國(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超過6萬平方米的展廳中,來自美、加、德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家企業帶來了農機領域的大批先進機具。海外知名企業以大陣容、大規模參展,如美國約翰迪爾、愛科,日本久保田、洋馬,南韓大同等。中國農機院、福田雷沃、東洋等國內知名農機企業也悉數到場。這些農機涵蓋主要糧食作物生産的全程機械化,“高、新、特、精”,除了讓人大開眼界,也折射了農業發展潮流趨勢。
傳統經典農機開始升級換代。在中國一拖集團的展位前,一輛巨型拖拉機模樣“拉風”又有內涵,絕對“高富帥”。這款名為“東方紅LF2204”的紅色大傢夥是國內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自動換擋拖拉機,光後輪直徑就長達2米多。記者在集團工作人員徐武海的指導下坐進了操作室。狹小但並不逼仄的空間內,各種操作裝置一目了然,輕鬆換擋,離合器手摁操作,電控拖拉機提升器的上升下降,不用像過去那樣用手柄費力地推拉,記者短短幾分鐘就學會了基本操作。
“跟傳統拖拉機不同,過去需要手動,現在全部自動。”一拖集團第三裝配廠産品部的張東輝告訴記者,該款産品高達220馬力,能提高工作效率20%-25%左右,市場價大約70多萬,在東北和新疆銷量好,第一季度在新疆銷售了100多臺。
秸稈處理是農業一大難題,創新農機瞄準這一領域。福田雷沃的秸稈打捆機,可以對站立或倒伏的玉米秸稈進行粉碎、打捆作業,粉碎裝置與撿拾器整體互換後,還可以對小麥、水稻、苜蓿等農作物進行撿拾打捆作業,一機多用。常州東風帶來的半喂入式穀物聯合收割機屬引進創新的經典産品,集合了國內外同類機器的先進之處,做到了兩高一低——清潔度高、整草秸稈利用率高,穀物損耗標準只有1%。“我們的全喂入式收割機,因為具備馬力大、底盤高、通過性強等特點,去年訂單成倍增長,這令我們對做強民族品牌的信心大增。”集團銷售負責人沈國介紹。
隨著土地流轉和城鎮化的加速,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的崛起,規模農業日漸興起,農業航空需求趨旺,農用無人機發展迅猛,總參六零所、南機所、羽人等多家企業聯袂展示各款多旋翼、單旋翼新型無人植保小飛機。
作為國內首家農藥噴灑無人機製造企業,無錫漢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農用植保小型無人駕駛直升機,以普通汽油為燃料,每次載藥量15公斤,噴灑12-15分鐘,可噴灑20-30畝地。公司銷售經理湯忠正説,除國內市場外,其植保無人機已出口至美國、俄羅斯、南美等國家和地區,“今年我們在全國佈局70家7S店,打造航空植保産業航母載體,構建全國性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平臺,幫助廣大農民成為‘農民飛行員’。”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江蘇中農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飼料投喂物聯網決策系統現在比較受歡迎。工作人員蔣萍介紹,通過對溶解氧、養殖面積、水草覆蓋率等數值變化的分析,再綜合專家理論和養殖戶經驗,這個系統可以幫養殖戶度身定制飼料投喂決策模型。
江蘇省農機局數據顯示,2014年,江蘇省農機總動力達到4650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水準達到80%,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佔全國總量的22%。但中國農機的水準與國際相比差距甚大。
愛科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中國董事總經理楊青説:“談論農機的前提是農業。改進農業的運營模式,才有可能使中國的農機産品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西方的農機客戶群主要是農場主,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促進了農機的升級換代。而國內,購買農機設備有兩種現象:普通農民是一味求低價,越便宜越好;而另一類是“花政府的錢只求高大上”。楊青説,眼下中國農業的發展趨勢一言以蔽之便是“大規模、高效率、可持續性”,通過土地整合、規模經營來提高農業效率,這個發展過程必然會普及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的使用。他提醒農機具購買使用者,一定要從“投入—産出”的角度來衡量,“買的東西不怕貴,但一定要用的上,使用率才能提高,回報率才能提高。”
本報記者 吳瓊 付奇
組圖為觀眾在中國(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參觀。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郎從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