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切為了增進民生福祉

  • 發佈時間:2015-03-10 05:52: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之疾苦,國之要事,我們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無疑給了百姓一顆“定心丸”。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社保體系逐步完善、公共服務水準日趨提高……過去一年,儘管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增大,但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民生領域持續發力,讓百姓切身享受改革帶來的實惠。

  就業形勢仍要“穩”

  對於大學而言,創新創業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而不能把創新創業功利化

  ——林建華代表

  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新常態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在1000萬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我國就業既同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相聯繫,更與經濟結構相關,逐步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將有利於吸納就業,也能提升就業品質,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準。”談到今年的就業形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充滿信心。

  不過,面臨大規模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招工“兩難”的結構性矛盾,我國就業壓力仍將長期存在。

  主抓大學生就業工作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張全國表示,“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學校應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專業設置要適應社會崗位需求。”

  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人社部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城鎮新增就業量減少2萬人。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一方面,要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大技能教育培訓投入比重;另一方面,在鼓勵創業、降低創業門檻的同時,要寬容失敗,為創業失敗者建立再次創業的保障機制。

  從著力改革商事制度,到實行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過去一年,社會掀起了創新創業熱潮。“創客”一詞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創新”一詞成為出現38次的“高頻詞”,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社會角度來説,支援創業、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從個人角度來説,人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以創業帶動就業,在代表委員中形成共識。

  “對於大學而言,創新創業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而不能把創新創業功利化。”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認為,政府應該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的環境,讓市場、讓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保障體系更公平

  考慮到社保籌資的長期壓力,應形成政府和社會成員同甘共苦的收入分配和社保分擔機制

  ——遊宏炳委員

  2014年,我國以推進城鄉統籌為重點,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檔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近些年,中央高度重視建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採取了許多政策措施,包括建立覆蓋城鄉的醫保、低保等社保體系,標準逐年提高,各族人民更加感受到、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研究室主任遊宏炳説。

  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不僅僅是民眾最為關切的話題,也是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建言獻策的重點領域。

  “我們村已經建立了居民養老中心,但是説實話,沒什麼老人願意住下去,一般都是來吃個飯就走了。”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看來,積極應對老齡化,不能僅靠資金推動,還與服務有巨大關係。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收入是民生之源。“錢袋子”能不能再鼓一些,一直是老百姓最強烈的訴求之一。如何進行財富蛋糕的再分配,備受矚目。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李宏塔表示,要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佔少數、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橄欖形”格局。收入分配製度的不斷改革完善,有助於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趨向合理。

  遊宏炳委員認為,經濟新常態將帶來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也會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提出新要求。考慮到社保籌資的長期壓力,應形成政府和社會成員同甘共苦的收入分配和社保分擔機制,從制度設計等方面促進形成共識。

  民生收穫“新期待”

  實現健康中國,需要“強基層”,醫療衛生是保障民生的戰略支撐點

  ——何維委員

  “28省份實現農民工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擴大到全國省份”……過去一年,一項項改革突破,讓百姓生活持續改善,使百姓對民生有了更多“獲得感”。

  “解決農村6000多萬人口的飲水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國家這麼大,邊遠山區發展卻沒有落下。無論多麼困難,財政都在加強投入,始終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全國人民一起往前走。”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沙坪壩區副區長王新強感慨到。

  “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用上電”、“方便幾億農民就近看病就醫”……新的一年,一條條強硬的目標口號,表達了本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準的決心與意願,讓百姓對民生有了新的“期待感”。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昌都地區卡若區城關鎮通夏村黨支部書記加永尼瑪對缺電的記憶尤為深刻。他所在的昌都地區,是西藏最為缺電的地區之一。2014年,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正式投運,昌都電力供應情況極大改善,但仍有部分人口沒有用上可靠、穩定的電。

  “加快藏東水電開發,推動國家‘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建設,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産生活對電力日益增長的需求有重大作用,是西藏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保證之一。”加永尼瑪代表説。

  “實現健康中國,需要‘強基層’,醫療衛生是保障民生的戰略支撐點。”在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何維看來,衛生健康和健康服務業有望成為實現“彎道超車”的領域。“積極推進醫療衛生科技體制重點改革,一要算總賬、提比例;二要通過稅收減免抵扣政策,支援企業、公益性組織和個體等開展原創醫學科研;此外,要廣泛培養創新人才,為壯大醫療器械産業和應對老齡化社會、提高人口素質提供前沿與關鍵技術保障。”何維委員説。

  針對教育公平,政府工作報告發出了“公平發展”與“品質提升”的最強音。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促進全社會所有群體的教育公平,不能僅靠教育系統內部,還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改善,需要出臺若干配套政策予以落實。

  “民之疾苦,國之要事”,總理的這句話再次縈繞耳邊。“兜住”民生底線,不僅是提升人民群眾對政府滿意度的必由之路,也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體現。織就、織密民生保障這張“安全網”,將讓每個人的中國夢有更堅實的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