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14日訊 近期,各省地方兩會落幕,各地對今年房地産工作的部署主要涉及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止跌回穩等方面。
其中,收儲存量房存量土地被多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河南明確提到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援收購存量商品房、貴州提出加大專項債券支援力度,探索“房票”模式,聯動推進存量安置房清零和商品房去庫存。廣東提到運用專項債資金回收閒置存量土地。
春節過後,廣東省多地先後發佈了專項債收購閒置土地的公示,率先打響土地收儲“第一槍”。
中國網財經梳理髮現,目前已有珠海、中山、潮州、茂名、惠州五地發佈擬收儲公告。根據地方政府網站資訊顯示,上述五地涉及土地共32宗,合計土地收購面積142公頃、收購總價格147.5億元。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分析認為,從廣東地區收儲特徵來看,目前收購的閒置土地中約91%的土地歸屬為當地國有企業,平均土地收購折價率約為88%,且有多宗土地按當前拍賣原價收購,擬收購土地的原用途以住宅為主。從本輪各地土地收儲規模來看總體較為客觀,珠海、惠州、潮州、中山、茂名擬收購土地總價分別佔2024年全年土地成交總價款的84%、54%、46%、31%、24%。
“專項債收購閒置存量土地有利於改善市場供求關係,促進房地産市場進入新迴圈,也是2025年促進房地産開發投資、新開工止跌回穩的關鍵舉措,打通各項收儲堵點,加快收儲節奏,或將是未來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重要著力點,相關配套政策有望繼續完善。”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存量住房和存量土地的去化被持續提及。2024年10月份財政部新聞發佈會中提出,將允許專項債券用於收購閒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11月7日,自然資源部發佈《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專項債收購閒置土地的流程和重點。
土地收儲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場的一大看點。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目前土地庫存規模較大,土地庫存大導致地價穩定的壓力大,不利於開發商資金鏈好轉和房企風險防範,也不利於保交付。土地去庫存,從源頭上降低庫存,利於促進市場止跌回穩。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落地,穩增長要發揮項目帶動作用,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為土地收儲創造條件。
張迪認為,閒置土地收購對經濟存在緩解現金流和帶動新增投資的兩方面影響。閒置收購短期目的是控制土地供給、促進房價企穩、改善現金流,長期仍需用於投資,按照過去土地佔房地産開發投資成本計算,未來閒置土地回收再利用有望在未來帶動1萬億元新增房地産或基建投資。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此次廣東多地收購存量土地開啟了2025年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序幕,預計一季度各省市都會陸續加入“發債收地”的行列中。發債收地模式開啟,將有助於快速系統高效促進存量土地的盤活,對於土地市場的供求關係平衡具有積極作用。當然最為關鍵的是,此類土地項目收購後,對於相關房企的資金狀況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反過來有助於房企輕裝上陣,在穩定企業經營或進入新一輪投資拿地方面保持更強的競爭力。(作者:王晨曦)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