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諸多提法、要求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為做好2025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指引。
專家表示,2025年資本市場改革將繼續全面推進,壯大耐心資本,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成為重點。資本市場改革“施工圖”愈發清晰,未來需抓好任務落地見效,進一步夯實市場“穩”的基礎。
支援創投做大做強
創業投資是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會議確定,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今年以來,有關方面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援創業投資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支援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為繼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又一部促進創業投資高品質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文件。9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有關舉措,要求儘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存在的堵點卡點。
專家表示,當前支援創業投資做大做強,需著力培育創投主體、拓寬資金來源、加強引導扶持、健全退出機制、優化市場環境。其中,拓寬資金來源,主要是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在發揮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作用的同時,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並購母基金或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
圍繞進一步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建議,推動形成銀行、保險、社保、母基金等多層次的長期資本供給體系。同時,探索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長期參與創業投資。
打通“長錢”入市卡點堵點
會議確定,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是穩住股市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舉措。證監會主席吳清此前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進一步打牢投融資協調發展基礎,實現量的總體平衡,質的持續提升,權責的有效制衡。
市場人士預計,投資端改革將加快推進,更多新舉措有望研究推出,促進形成中長期資金更好發揮引領作用、投融資兩端發展更為平衡、資本市場功能更好發揮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ETF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有望持續為權益市場注入增量資金。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ETF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特色,能合理分散風險,更好滿足居民資産配置的需求。有關部門近期也出臺諸多支援舉措,大力推動指數化産品創新,有望推動指數化投資加快發展。
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於12月15日推廣至全國,有望進一步提升權益市場投資規模。在天弘基金等機構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完善,可有效將個人養老金部分集中,由基金公司等專業資産管理機構代為管理,並投入資本市場,引導養老金融資産轉向“長錢長投”。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端改革加快推進,也將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並促進投資行為長期性,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讓“穩住股市”更有支撐。
錨定高水準制度型開放
會議確定,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市場人士認為,堅持對外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過程中,外資“長錢”加倉中國資産的配置熱情也有望提升。
監管部門近期表示,將錨定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目標,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深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資。將保持境外融資渠道暢通,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備案效率,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繼續拓展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擴大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拓展存托憑證互聯互通,吸引全球中長期資金。深化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更好滿足國際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需要。深入開展證券期貨跨境監管與執法合作,持續加強與國際投資者的常態化溝通,切實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不斷提升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
隨著投資展業便利度提升以及支援性政策不斷加力,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産的樂觀情緒正在上升。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預計,國內政策利好與個人投資者資金凈流入將會是支撐2025年A股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