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集採)在上海開標。晚間,據國家醫保局統計出的最終中選結果,本次集採共有234家企業的385個産品獲得擬中選資格,涉及62個藥品品種,覆蓋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領域。
早上7點30分,記者在開標現場看到,已有企業陸續到場。約一小時後,門口排隊等待遞交申報材料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一位身著紅色衣服企業代表對記者稱,這是他特地選取的衣服顏色,意在期待能夠旗開得勝;一位來自傳統化學制藥的企業代表神色凝重,他對記者直言,集採後,企業明顯感覺到了壓力。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採室主任蔣昌松注意到,這幾批次集採下來,産業端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集採推動醫藥企業主動降低醫藥銷售費用、加快轉型升級。自2018年以來,國內創新藥數量增幅顯著,促進了行業的轉型升級。”
多個“大品種”在列
企業代表嚴陣以待
據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以下簡稱“聯合採購辦公室”)的公示文件,此次集採涉及抗生素、降糖藥、腫瘤藥等藥品品種,其中不少都是“大品種”。
據蔣昌松的初步估算,在62個擬集採品種裏,約有15個品種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比如,抗腫瘤藥物瑞戈非尼片,2023年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吸引了拜耳、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等九家大藥企競爭;此外,降糖藥中的西格列汀、抗生素領域的哌拉西林都是年銷售10億元以上的大品種。
也因此,此次集採吸引了439家企業參與。有多次參與國家藥品集採的企業代表對記者稱:“這是我見過的參與企業數量最多的一批集採。”
10點,第十批國家藥品集採正式開標。企業代表陸續進入主會場就座。唱標員報出的申報價格,不時引得現場企業代表們陣陣討論。
“間苯三酚注射劑,浙江高跖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報價0.67元/支。”主持人話音未落,現場一陣躁動。記者注意到,圍繞間苯三酚注射劑多家藥企展開“價格戰”:0.76元/支、0.68元/支、0.53元/支、1.07元/支。
一位在現場的企業代表對記者稱,該藥物用於消化系統和膽道功能障礙引起的急性痙攣性疼痛,也是一款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由於是注射劑型,只能在醫療機構內銷售,因此競爭激烈。從聯合採購辦公室公示的申報企業數據來看,其申報企業數量達到了35家。
同樣緊張的企業競價也出現在了經典降糖藥物西格列汀二甲雙胍、抗腫瘤藥物氟尿嘧啶注射劑、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哌柏西利膠囊、瑞戈非尼片等“大品種”上。
國際投資促進會(GIC)馬鋒萍在現場表示:“在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藥品品種被納入採購範圍,特別是那些用量大、採購金額高的藥品以及通過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到集中帶量採購中來,確保群眾的用藥可及性。”
現場有多家第一次參與集採的企業代表向記者表達了欣喜之情,他們所在企業的産品剛獲批上市不久,有望“搭”上集採東風實現快速進院放量。“公司的羅沙替丁于上個月剛剛獲批,還沒啟動銷售,就趕上了國家藥品集採。”一位來自安徽某藥企的企業代表對記者稱,如果能夠通過本批次的集採順利進入國家醫保,將有利於産品放量。
應對集採常態化
企業正積極調整戰略
經多年努力,集中帶量採購已逐步實現常態化、制度化。
12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文指出,在原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醫藥集中帶量採購和執行工作機制,引導醫療機構、醫藥企業遵循並支援集中帶量採購機制,鞏固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成果,讓更多患者受益。
應對集採常態化、制度化,多家企業積極應對。在現場,一位企業代表對記者稱,公司一方面積極參與國家藥品集採,以收回藥品的開發、註冊成本,另一方面,也正在嘗試尋找新的銷售渠道、想盡辦法降低成本。
另一位來自大型制藥企業的參會代表表示,作為大型制藥企業,我們在原料藥供應、生産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如果通過國家藥品集採實現放量,對公司來説,也是可持續經營的一種方式,“我們認為,國家藥品集採更有利於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化效應。”
此前,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以芳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雖然隨著集採推進,仿製藥的利潤空間有限,但仿製藥仍具備了至少個位數的增長潛力。”吳以芳表示,仿製藥板塊會是“公司重要的現金流”來源。
對此,蔣昌松也表示認同。“從産業端來看,過去不少成熟品種的供應企業數量過多,呈現出高度同質化重復競爭格局;相關品種集中採購後,産能規模的集中化程度會有所提高,生産的邊際成本有望明顯下降。”
此外,多位受訪者表示,集採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還在放大。浙江衢州中醫院副院長陳瑋是一名急危重症中心醫生,她對記者稱,在急診室常常會遇到需要安裝心臟支架的患者,此前僅一根支架就需花費上萬元,現在則降到了七百多元,“老百姓的健康得到了保障,醫保的救病錢用到了刀刃上。”
(責任編輯:王擎宇)